派出所门前,吴越默默的转头看向司机。
“我地址不是这吧?”
司机观察着吴越的脸色,心说我给你个机会。
但凡能看到一丝心虚,他就要按喇叭、下车、锁门一条龙了。
好在什么都没有,于是继续前进:“不好意思,可能听错了,哪儿来着?”
吴越指了指前方200米的餐馆。
出租车开了一会儿,再次停车。
“152,您给150就进行。”
“空车”牌立起来,吴越等待着发票打印,然后不等司机扯拽,一把撕下。
面无表情道:“我给你个机会,这表调的不错啊,第几代的技术?”
“你!”
“别嚷嚷,想好了再说话,你这副驾驶就贴着标语,举报有奖500元,现在开个能说服我的价吧。”
“我”
几分钟后,翟达抵达时,吴越手上拿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像是从哪个设备里扯下来的小玩意儿,还连着线头。
“这是啥?”
吴越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那司机调表,被我诈了一下,我让他把作案工具给我,他就给了我这个,估计以为我是个内行。”
另外还有1000块钱。
关公面前耍大刀,说了论脏啊呸!是论阴。
未必有我阴
许学军看了一眼就说道:“这是调表的‘小马达’,改计价器的。”
翟达无语道:“真是缺德,机场到市区车费已经拉满了,还要调表。”
吴越:“你们多少钱?”
“177。”
吴越:“嗯没什么,进去吃饭吧。”
————
许学军和宋武的抵达,意味着精酿项目正式启动。
之前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因为等原型设备漂洋过海,不过整体进度也没有闲着,除了场地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外,吴越也已经预备好了一些意向客户。
至于多快能够开始酿造,就看许学军多久能开始制作了。
周一的下午,翟达请了一节课的假,专属导员江小白没有再问为什么,估计以后也不会再问了。
而翟达则带着自己的电脑,来到了哈工大后门。
城市规划和发展总有落下的地方,后门这处小区就是其中之一,陈旧到甚至比不上东阳的三毛。
虽然隔着“圣马家沟”就是哈工大校园,但一面环河,两面高架,一个小小的三角形,仿佛被城市遗忘了一般。
小区里一大半是退休老头老太,也有小部分是哈工大学生,想和男女朋友没羞没躁的租房,预算不足选择这里也不奇怪。
反正有张床垫就成。
沿河唯一路况较好的水泥路边,已经有了一个看上去像模像样的啤酒吧,只有寥寥十几个座位,吧台、酒柜、高脚凳、落地窗户,推开门会有铜铃响起,各处角落里还放了些怀旧老物件。
如果晚上来,暖黄的灯光,估计会在这老旧小区的外延营造出一种奇特的氛围感,比闹市街道的酒吧更有氛围感。
虽然看上去格调很高,但面积极小,只有不到四十平,所以没花多少钱,它的最大作用是让后面四百平的精酿基地,看上去不是一个纯粹的“工厂”。
再次强调,精酿是作坊级食品加工,餐饮执照就能搞,在08年属于新事物,当前管理办法上和“酒酿圆子”、“酸梅汤”没太大区别但凡事都有一个度。
三十几台精酿设备,视觉上已经完全是工厂级别了,搞点门面能让事情合理化一些。
咱是前店后厂,创新商业模式!
对了,这间精酿吧的名字叫“迷雾酒馆”。
当时吴越问翟达起什么名字,翟达说反正就是个样子货,让他自己随便想一个得了。
后来确定后翟达问为什么,吴越说想名字当天刚好有雾,觉得挺有种寂寥孤独的逼格,适合小酌一杯。
后来他才知道,那不是雾,是刚通供暖引起的霾。
“迷雾酒馆”侧面是车库入口似的卷闸门,里面面积很大,但没有任何装修,只是干净平整,大门敞开,翟达直接走了进去。
一台三罐式精酿设备孤零零的放在空旷的场地中间,许学军、宋武已经研究了一个上午。
两人一个懂设备、一个懂酿酒,互相配合,很快就搞明白了各个部件的作用。
“糖化罐、加热罐、发酵罐前两个都几个时就能搞完,发酵罐则要7天,要我说,1:10都行啊,三种罐子各一个很没效率”
宋武解释道:“小酒馆没那么大需求,精酿最佳风味保质日期也就7-10天,一般店里按照1:3配,不过越哥说原型机主要研究用的,没必要买一模一样的发酵桶。”
许学军点点头,对翟达道:“东西我差不多弄明白了,排除掉和酿酒有关的技巧需要,其实没什么秘密,原型机我也不会弄坏,个别地方拆了看看,会给你安回去的。”
翟达对此没有意见:“专门买来给你折腾的,弄坏也没关系,研究明白就成。”
“那不行30万呢,就这破不锈钢洋鬼子挣钱还是太容易了。”
翟达翻出电脑,说道:“这边你列个设备需求和材料需求,吴越会尽快安排采买,对了,需要精密仪器的全都交给我来负责,哈工大里什么都有,我在那边给你弄出来。”
这种作坊级工具,用CNC加工中心轻松拿捏。
许学军无所谓道:“也就是运来运去麻烦,不然我工坊里就能弄,明白你的意思了,大动作放在这里搞,买不到的小零件你来做对吧,手艺没落下吧?”
“开玩笑,我超勇的。”
接下来就是翟达和许学军打头阵了,两人都是条理清晰的行家里手,很快初步的计划就定了下来,哪些是要采购的,哪些是要翟达做的,工序如何等。
整体尺寸和规格上,翟达和许学军不打算完全复刻,所以就自由了许多,只要整体设计合理就行。
站在一旁的宋武感觉有些怪怪的,这么简单就能制造精酿设备?
反正他一个文科生感觉挺离谱的。
哎自己当年也是脑抽,跑德国读文科,哪怕读个骨科也好啊!
似乎看出了宋武的难以置信,吴越轻笑道:“放心吧,许大爷和你达哥都是有水平的,尤其翟达,哪怕在哈工大”
想了想觉得哈工大毕竟藏龙卧虎,吴越补充道:
“在所有新生里,也是最牛逼的!”
宋武眨了眨眼这范围是不是太小了
最后几人一直忙碌到晚上,核算下来一台设备的自身成本大概在3-5万左右,如果制造的足够多,还能低些。
这是原型设备的十分之一。
项目启动的是全方面的,除了设备很快人手也需要配齐,许学军这边需要几个壮劳力,有一定机械基础的那种,哪怕修车出身的也行。
人机灵,性格好至少占一样,因为不机灵的许老头会骂,性格不好的可能会反过来打老头。
这方面吴越一早就想到了,已经预筛选了几个求职者,让许老头自己挑挑,其他岗位也需要逐渐填充起来。
最后翟达和吴越还对了一下账。
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精酿供应,这是个绝对紧俏的东西,定价权仅仅取决于各个酒吧、夜店、餐饮的接受能力,而且消费者非常能接受它的溢价。
吴越已经调研了一个月,最后基础款定在16块钱每升,也就是两杯500ml或者三杯330ml。
店家赚的也不少,翻三倍是基操,给到客人手上25块一杯500ml是基操,若是中高端或夜店还能溢价。
以后会有更优质的酒种,价格也会高一些。
而这东西的成本很低
由于相较单一门店,翟达他们属于规模化生产,毛利率在80%左右,如果这样还不够直观,换个说法就是400%的利润。
这玩意儿拆分开来,最大的单项成本就是麦芽,不考虑特殊风味的话,目前才两块多钱一公斤
剩下的水电、酒花、酵母均摊下来到每升酒,都不是以“元”为单位,而是以“分”和“角”为单位。
翟达看了看表格,心道难怪自古酒水生意门道多,按照“马克思先生”的名言来算
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而他们有400%
请问绞刑架怎么走?
好吧,这是毛利,没计算杂七杂八,但也很厉害了。
起初被吴越说动一起搞这个,纯粹是翟达觉得精酿这东西未来肯定流行,至少不会亏来着
当然具体多赚钱,还要看规模。
“销量怎么说,你觉得能到多少?”
吴越翻开一个小本本说道:“我跑了一些地方,聊的都不错,有几个特别投机的订金都交了,我保守一点估计,初期大概2000升吧。”
翟达思索了片刻:“有点少,不过没事销售慢慢来吧。”
“2000升每天。”
“什么玩意儿?!你喂河马呢?”
吴越给翟达看了看自己的小本本:“一百平米的酒吧,每天啤酒消费量根据生意好坏大概在100-500杯不等,再低就要倒闭了。”
“‘open酒吧’记得么?那边80%的啤酒消费都点的精酿,他们一晚上就是一百多升,酒保和我透底了,他们那设备根本供不上,有的压根就不是精酿,后半夜喝多的客人,都是以次充好,酒渣都快打出来了,连他们都打算问我们进货。”
“总之有意向的大大小小店三十几家,其中有一家夜店需求量特别大,我就当其中只有三分之一能落实,也得这个数,而且现在是淡季,夏天才叫厉害,七八个人一桌,一晚上就能霍霍几十升,你再对比一下,还觉得2000升一天多么?”
“我的想法,明年春夏的时候,随着旺季和销售渠道的扩张,甚至有可能达到上万升每天的需求。”
“那肯定供不上啊生产压力太大了。”
这都不是啤酒喂河马了,泡河马都泡硬了
“没事生产慢慢来吧。”
总而言之,前景是远大的,现实是骨感的。
至少相当长一段时间不用担忧销路问题,只需要考虑生产能不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