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我是你外公的朋友
    蓝色装备?

    这是自【测不准怀表】后,翟达见到的第二个蓝色装备,而且还是怀表指引出来的!

    这也是怀表第一次有反应,他终于知道什么叫“你总会感觉到”了,原来就是全身一哆嗦,有种福临心至的明悟感觉。

    如果不是这一下,他听到炸街声也绝逼不会有兴趣跑出,就为了看一眼黄毛和黄毛的妹子。

    那敞篷车并未停留,在烧烤店门口一闪而逝,引得不少路人咒骂。

    “什么驴马烂子有点钱臭显摆!”

    “真没素质。”

    其实他们错怪了车主估计和有钱不沾边,只是胆子大,人野

    追是不可能追的上的,拦截更是不现实翟达只是紧盯着对方车牌号,记在了心里。

    这车虽然很鬼扯,但还是要想想办法入手。

    他相信系统给予“蓝色”的评级肯定有其道理,另外怀表的第一次反应,应该也没那么简单。

    至少不会仅仅因为那是一件蓝色装备

    涉及【装备改造】的规则变化么?要知道根据之前试验,任何装备被改造后都会被弱化,而【九转还魂车】免疫了这条规则,甚至还可能强化

    和任何部件都能良好融合其他【装备】算么?改造时装备之间也是排斥的,这又是免疫了一条规则限定?

    嗯开学以来,接应不暇的大学新环境、充实的生活和紧张的课业,让他对系统的探索有些迟滞了。

    既没有再尝试改造装备,也没有“有规划”的寻找特殊物品,是该重新拾起来了。

    比如再关注一下法拍什么的,这样足不出户的事儿,完全可以整一下。

    ————

    第二天一早,翟达起床后感觉有哪里不太一样了。

    坐在床上愣神了几秒,才意识到啥情况,光脚放在地面上

    地板是温热的。

    供暖来了。

    有点意思前世也来过北方玩,但不知道是不是潜意识里都避开了冬季,这还是第一次体验集中供暖。

    就这么全城一直烧啊?

    得用掉多少能源,铺设多少管路。

    果然集中供暖是个大工程,如果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好的,后期城市发展的再好也来不及了。

    南方许多城市都想要,有多少钱都搞不了

    哈城的气温已经来到了四五度,可谓是一天一个样,骑车越发感觉到手冷脸僵,感觉再过段时间【牢固的二八大杠】可以封存了。

    感受到卢薇贴着自己很紧,被风吹的缩着脖子,翟达说道:“周末我们去采购一下吧,羽绒服、秋衣秋裤、手套围巾什么的都得备上,指不定哪天就突然零度以下了。”

    卢薇却摇了摇头:“羽绒服可以买,秋衣秋裤、手套围巾我来做吧。”

    翟达心说差点忘了小木头会做衣服,虽然不如老妈手艺好,但也能穿。

    “可咱没有缝纫机。”

    “买”

    “有没有可能缝纫机比秋衣秋裤贵,还要废人工。”

    卢薇小声道:“缝纫机买个便宜的就好了,我可以给你做好多好多衣服”

    真能持家

    有这样的小木头,你几点回家?

    闲聊之间,自行车来到哈工大正门,因为有闸机,二人得下车推一段路,正走着,居然看到王春国校长站在门口。

    王春国看到翟达和卢薇,一脸和善的招了招手:“小翟,小卢,大学生活怎么样啊?”

    “校长好。”

    虽然是自家仅有的状元,但他毕竟是管着这么多地方,只过问过几次,今天刚好遇见自然要关心一下。

    目光下意识看向了翟达的“二八大杠”,心道这玩意即便哈城也不多见了,这状元郎还挺朴素的。

    不是说写书挣了不少钱么?

    也好真要是高调炫富,开着跑车在校园里嗡嗡嗡,他还要头疼呢!

    翟达简单回应了一下关心,大体就是一切正常,很顺利,很愉快之类的。

    顺带帮江小白美言了两句,说自己的专属导员很大很大程度上帮到了他。

    王校长看了看表,笑着摆摆手说道:“去上课吧,我在这里等个老前辈。”

    翟达点点头,正准备离开,这时,背后来了一辆别克商务车。

    正门一般是不通车的,应该是王校长等的老前辈了。

    商务车并不怎么高级,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先下来,紧接着后备箱打开拿下一个轮椅下来。

    侧门打开后,露出里面一个苍老的身影,年轻人试图将其抱起,放在轮椅上。

    但有些费力,老人的腿哐哐撞车门。

    “别弄了!真笨!这点事都干不好!我自己来。”

    说着就自己下来了

    年轻人一脸无奈,手足无措的样子。

    王校长早就迎了过去:“宋老,您身体越来越好啊~”

    那老人换了一副笑脸,正要寒暄两句,视线停留在翟达的方向,整个人愣住了。

    “哎~王校长你怎么知道我是来找这位翟同学的?”

    王春国心道: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啊!

    翟达:别说他不知道了,我也不知道啊!

    被称为宋老的老人颤悠着朝翟达走来,一脸欣喜。

    小碎步一点点挪动三秒五秒

    五米的距离,十秒了还没走完,翟达实在忍不住了,干脆迎了上去:“您是?”

    对方抓住翟达的手臂,仰着头笑呵呵道:

    “我是你外公的朋友”

    ————

    哈工大校园内,比邻“圣马家沟”的景观道上,翟达推着轮椅,依旧有些懵逼。

    打电话给江小白说请假的时候,江小白问他为什么。

    他说我也不造啊,校长让他请的。

    之后王校长直接拿过了电话,江小白那边听到声音的时候估计挺慌乱的。

    再之后,就是陪着这位外公的朋友,在校园里走一走。

    这位老人叫宋顾芬,是一位资深院士也就是已经脱离第一线,不再担任任何工作的退休老院士。

    “上S下X时的朋友?西北么?”

    老者笑着点点头:“对我俩在在一个生产队。”

    冷风在河道边格外凛冽,其实并不是一个适合轮椅老人的地方,但宋顾芬依旧点名想走走这里,他似乎对校园很是熟悉。

    而后面那位比翟达稍大一些的年轻男子则是老人的孙子,叫宋飞宇,不过不是很受待见。

    这位老人实在有点虚弱,刚才走路的时候堪称“秒速五厘米”,翟达担心给吹出个三长两短来,于是主动帮老人整理了一下围巾,防止灌风。

    宋顾芬一愣,然后格外受用,甚至还回头给自己不成器的孙子一个眼神,意思是:看看人家!

    翟达继续道:“外公没怎么和我们说过那几年的事儿,我们连他当时干什么都不清楚。”

    宋顾芬似乎并不意外,笑呵呵道:“就那些事儿呗,他负责放羊,我负责放牛”

    “昨天我看新闻,上面有你外公的照片,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当年我俩关系很好,可惜不知道名字,只知道口音相似也因此几十年来我都以为他在东三省,结果却一次没遇见过。”

    “按理说东三省搞技术的,几十年总归我能遇见,昨日才知道他离开后一直在散装省的小县城里怪不得,怪不得”

    一处景观亭子内,因为阳光很好,翟达下意识就推着轮椅站定,身上的阳光暖洋洋的。

    老人缓缓道:“电视上没有说的太清楚你外公是怎么走的?哪一年?”

    翟达抬手遮住了直射眼睛的阳光:“很早1990年,原生性多重癌。”

    宋顾芬藏在毛毯下的手抖了一下

    老人缓缓道:“已经走了十八年了么这还真没想到”

    “你们家好么?有什么困难么?”

    翟达如实说道:“不困难,外公留下了一座房子,生活保障一直是有的,而且我现在也开始挣钱了。”

    “你怎么挣钱?不是正在上学么?”

    “我其实是个作家,销量还不错。”

    宋顾芬这下是真的惊讶了,而后依旧第一时间转过头去,对自己孙子翻了一个白眼:看看人家!

    “那以前呢?”

    “以前?普普通通的小镇单亲家庭呗”

    老人问了许多东西,明明只是第一次见面,却关心的异常细致。

    比如东阳县是个什么地方?大不大?于晓丽的身体怎么样,做什么工作?

    如果这些问题来自于一个同龄人,恐怕翟达会很反感,形同查户口。

    但如果带入到老人的世界里,却又不难理解。

    假使是翟达和吴越几十年了无音讯,垂垂老矣的时候居然遇见了吴越的孙子,估计也会拉着问东问西,详细了解每一件事情。

    只是宋顾芬渐渐情绪有些低落,语调也越来越悲伤。

    良久后,他似乎做了一个决定,对身后喊道:“小飞,你过来一下!”

    一直隔了几米,似乎正在犹豫要不要点根烟的宋飞宇一愣,赶紧小跑着凑过来:

    “爷爷,有什么事儿需要我?”

    “你离我远一点。”

    宋飞宇:???

    然后只能一脸无语的重新拉远距离。

    宋顾芬等孙子走远后,才缓缓说道:“按道理啊我不该来,你既是状元、又是作家,是个聪明孩子我跑来了,肯定会让你想东想西,对么?”

    翟达沉默半晌,点了点头。

    是的这一世随着各种机缘巧合,前世几乎只剩“残影”的外公,当年的轨迹越发引人怀疑。

    一个院士恰巧是外公的当年的朋友,明明关系深厚的样子,却连家乡在哪、名字是什么都不清楚,如何能够不多想?

    “小翟你就当是替你外公听着也容忍我和你打个哑谜吧”

    翟达平静的点了点头,但握着轮椅把手的双手,下意识紧了紧。

    谁不希望自己的长辈,有着光荣伟大的过去,能够福泽子女的未来呢但从小到大的生活,却又在一次次提醒翟达,自己家庭是那么普通。

    就像于晓丽说的,外公留下的,只有一间房子,一辆自行车。

    外公去世时,没有“不认识的人”登门吊唁。

    母子生活清贫的时候,也没有“不认识的人”伸出援手。

    甚至前世于晓丽离世,来自外公的影子彻底断了后的近十年,翟达也不过是普普通通过自己的生活。

    于是那些“幻想”逐渐褪色,翟达前世也早就抛却脑后。

    母亲于晓丽可能也经历过相似的想法变化。

    而宋顾芬的出现,似乎是这一世“抽丝剥茧”的最后一块拼图,对方说的越隐晦,就越让翟达确信!

    哪怕是打哑谜。

    老人的声音不急不缓,似乎自己也在回忆中:

    “当年在生产队,李大哥嗯,他当时叫李华我可能还未适应,就让我用李大哥这个称呼吧”

    “李大哥比我大几岁,照顾我很多,那边条件艰苦,很多次我都坚持不下来了,想跑,想找各种借口离开,其实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很危险的,是于大哥一直劝解我,开导我”

    “‘上S下X’结束时,我还说回家乡后若能再见,就介绍自己姐姐给他,要当他小舅子那时情况特殊,我们都不能说自己来自哪里,只知道返回原单位我俩口音、习惯都很像,根本没想过他来自散装省这种可能。”

    “结果我回到了601所他却回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纺厂那样的地方,又如何能够有好的发展他其实应该有机会的,但凡脸皮厚一点,找找关系,都不至于锁在毛纺厂这么多年。”

    宋顾芬心里有些唏嘘,当年的规矩确实极严,但毕竟是上万人参与过的,又经历数十年时代变迁。

    不少人都会在遇到困难,或者谋求发展时,写写信、诉诉苦。

    诚然这事儿,地方上是绝无可能知道任何信息的,哪怕上面也只有一个唯一的部门,以“被动守秘”的方式存在,除了保存资料什么都不做。

    但你反向自我暴露,还能发现不了?

    可于立华,确实就至死都隐姓埋名哪怕在宋顾芬看来,过的并不算如意,甚至浪费了许多年华

    老人反手试图去捉翟达的手,翟达主动往前送了送,宋顾芬拍了拍翟达的手背:

    “小翟啊你会觉得不公么?”

    “什么不公?”

    “你的外公,在县城里的毛纺厂蹉跎了几十年”

    这次翟达想了许久,久到远处都已经飘来了烟草的味道。

    前世今世

    从外公笔记凝望到的背影,平淡而安稳的家庭

    翟达坦然道:

    “我们期望于长辈能够荣誉满身、硕果累累,无非是想要偷个懒、活得轻松点罢了我也特希望如此,可外公打拼的时候,哪里有我呢。”

    “他也有他的人生,他当初选择不来上大学,选择去‘S山X乡’,选择回到东阳县后安稳生活,选择不去‘上蹿下跳’求个发展,都是出于自己信念,而不是‘给子孙留荫’。”

    “宋爷爷,您成为院士,是因为‘S山X乡’么?”

    宋顾芬摇摇头:“不那都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是造飞机评上的。”

    “那您们当时‘S山X乡’,有被承诺过子孙后代有钱赚,有官当么?”

    “当然也没有甚至我们一开始就被告知此生大概率不会有与之相关的任何荣誉,直至身死。”

    “那我没有什么觉得不公的。”

    翟达似乎想明白了什么,表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就像我如果有了后代我不会为了后代而活一样,我也不该要求父辈为我而活我已经很幸运了,各方各面,也许就是外公留给我的好运气呢?”

    “宋爷爷,谢谢你和我打这个哑谜,但如果‘无人知晓’是外公的意愿,那就让它继续是一个哑谜吧”

    只需要记在心里就好了。

    记住外公,确实曾经是个巨人。

    翟达推着宋顾芬,离开了凉亭。

    又起风了。

    长长的景观道上,一老一少与风和落叶逆向而行,仿佛在丈量时间的轮廓。

    交谈声被风捎来,散的很快。

    “我倒觉得外公当年的心愿已经达成了。”

    “什么心愿?李大哥有心愿?”

    “他大概是希望,子孙后代能吃饱穿暖这不是实现的很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