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原来他叫于立华?
    哈城,某个陈旧,但宽敞的老屋内。

    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手脚麻利的收拾着屋子,将一件件夏季的衣物收纳进木质的柜子里。

    “一天天的不运动,不动能不冷么?你再感冒全家都遭罪。”

    “以前还能干点活,现在啥也干不了,还尽提要求”

    衣柜门被关上,上面很有年代感的镜子,照出了老妇人身后的身影。

    一个更加苍老,坐在轮椅上的老者。

    老者拿着电视遥控器,表情一脸无奈,似乎在说:我都坐轮椅了怎么运动。

    都说“老夫少妻是非多”,以前几十年都没觉得现在真垂垂老矣了,老伴却手脚依旧利索。

    那真是处处都被嫌弃。

    “医生说了你还有机会站起来,但你得自己使把劲,而不是天天瘫着。”

    “还有!国庆的时候小飞难得来一趟,你拉着个老脸非添堵,以后你看孙子还来看咱俩不?”

    老者哼唧了一声:“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我为什么要有好脸色?”

    “你就是给谁都这死出等老了膝下无人就知道后悔了。”

    老者抿了抿嘴,选择了不申辩,心道我这还不算老?

    老伴儿说着说着,也许是又想孙子了,坐到一旁给大孙子打电话去了。

    而轮椅老者则手上不断按着遥控器,电视里的频道一秒一换,这年头节目越来越少,广告越来越多,尤其是电视购物,看不完,根本看不完。

    最后索性放弃,停在了哈城电视台。

    这种市级电视台,方方面面都透露着廉价感,“新闻间”背景抠图都掉色的那种,但好歹报导的都是当地的事情,看一看也算解闷。

    “本市将在10月20日开启集中供暖,各部门将全力确保供暖正常、达标、稳定”

    “今年的冰雪大世界进入建设筹备阶段,储冰、存冰将开始启用,预计日接待游客可达2000余人,创造日营业收入二十万元以上,较去年大幅提升。”

    “在今年的高考中,来自散装省的高考状元,没有选择加入清大、京大,而是选择了哈工大,这背后的故事,其实源远流长”

    新闻的内容引起了老者的好奇,不再关注老婆的絮絮叨叨,而是看向屏幕。

    “哈工大出息了能招到状元了”

    电视屏幕上,先是无意义切了三个哈工大校园的镜头,本地人都很熟悉这些东西。

    紧接着切换到了一间普普通通的办公室,一个看上去朝气蓬勃的少年正在接受采访。

    虽然内容有些照本宣科,但少年的神态自信从容,没有那种僵硬感。

    这精气神一看就不错,比自己那混球孙子强多了轮椅老者不由想到。

    少年:“哈工大是一所有历史传承的大学,来到这里后,我深刻感受到了(此处省略300字)”

    记者:“你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哈工大呢?”

    少年:“首先,是因为这所大学本就优秀,其次,我外公和这里有一些渊源。”

    画面再次切换成了校园各处,画外音开始娓娓道来:

    “原来,翟同学的外公于立华,曾经与哈工大有一段不解之缘”

    这时画面上出现了一张黑白照片,上面一个高大的中年人,以颇具年代感的姿势,正在看着荧幕微笑。

    “1959年,三十岁的于立华考取了哈工大,却因为‘S山X乡’遗憾未能返回家乡”

    正在看电视老者眯着眼看了半晌。

    脑子里突然如闪电一般,闪过许多记忆。

    他叫于立华?是散装省的?怎么可能!

    明明我俩一个口音,难怪这么多年没找到过

    心神激动之下,“哐当”一声,遥控器掉在了地上。

    正在给孙子打电话的妻子听到动静,不耐烦道:“又咋了?”

    转头看去坐了几个月轮椅的老伴居然站起来了!

    而且还一步步朝着电视机走去。

    “老头子!你!你!!”

    电话那头,大孙子疑惑道:“奶奶,爷爷怎么了?你别吓我啊!”

    “喜事啊!大喜事!你爷爷走了!你爷爷走了!”

    ————————

    与此同时,哈工大的校园内,正心楼。

    老师没到,教室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因为是下午第一节,空气中弥漫着饭香。

    “靠!谁在教室吃臭豆腐啊!真缺德”

    前排角落里,翟达戴着【动感MP3】,播放着悠扬的音乐让自己放松,时不时翻动书页。

    偶有人路过,都会下意识看一眼这位校园风云人物,不过再找他签名的人变少了。

    大家已经接受了有“名人”做同学的事实。

    还有人习惯性看了一眼翟达身侧,寻找“卢天仙”的身影,然后才想起来今天这门是“类专业课”。

    材工一班的几个男生嬉笑着走进教室,看到翟达下意识就坐了过来,反正他们也要抢前排。

    别看这些人嘻嘻哈哈,实际上该学习的时候从不含糊,谁要是真信了“我从不学习”,百分百被卷的妈都不认识。

    葛尚挨着翟达,热络道:“大佬,听说你成立了一个社团?”

    翟达摘下耳机:“你从哪听说的?”

    他都没接到通知,说明审批流程还未结束才对。

    不过可能因为“π”的特殊性,和申请者比较出名,提前被好事的学生会干部抖落出来了,倒也并不奇怪。

    葛尚道:“论坛上,群里也有人讨论,说是申请人必须写小说投稿?”

    翟达嘴角牵动了一下:“是写‘手稿’,不是写‘小说’。”

    我又不是出版社,要鸡脖小说况且你们写的东西能看?

    “哦可能是我听岔了吧,你知道已经有人在动手写了。”

    翟达惊讶道:“你消息很灵通嘛~让我想起了一位故人,谁?”

    葛尚指了指自己:“我。”

    我收回刚才那句话,你果然只是逗逼而已

    背后又传来一个声音,胖头陀沈子轩卖力向前凑,却被自己肚子阻拦不得寸进:

    “我也打算写,翟达你有没有更具体的要求?咱能开卷考试么?”

    翟达转头看去,感兴趣者显然不止一个,包括女生里也有几个支着耳朵在听这边谈话。

    翟达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这个模式确实能引起年轻人好奇,感觉像是什么“神秘组织”一般。

    “我没有什么范围要求,在任何你们自认为有‘天赋’的领域,认真写一封手稿心得,整理一下自己的所得所想就可以,不过我先说好,不是写了就能通过,会比较严格。”

    他提出这个申请模式,自然有自己的设计,这很可能成为一个让他快速筛选出到“有天赋的人”和“笔记类特殊物品”的特殊机制。

    这些人加入社团干什么很不重要,但能否被自己发现很重要。

    况且得来全不费工夫,“特殊物品”会自己往手上飘,哪怕是效果不太强的“笔记类”。

    具体有多大成果,又有多少转换率还不得而知。

    但点子王!

    葛尚:“打快板算么?我中考快板满分。”

    “快板还能整理成手稿?”

    “小瞧了吧?快板是门艺术,不然我们教科书哪里来的?”

    “翟达,我高中化学不错算么。”

    翟达感觉有些头疼,但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

    “算,即便只有高中阶段也是可以的,但提交和通过是两码事,你们好好想想,别浪费时间。”

    哪怕哈工大生源优秀,能获得系统认可的“有天赋者”也绝对是凤毛麟角,尤其是很多人只是对比同龄人多了点爱好罢了。

    他们拥有的那不叫天赋,叫错觉。

    不过“π”受欢迎的程度比翟达预料的高很多,基本可以确定,往后会时不时收到申请这件事。

    终于在翟达疲于应付各种提问时,任课老师走进了教室,众人这才消停。

    今天是“工程制图”,是翟达很感兴趣的内容,他在这方面有“灵巧双手”,天赋很强,但奈何之前东阳县的时候许学军教的很粗浅。

    因为许老头自己的手比较抖,手绘制图教不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一个人跑到角落抽烟。

    他听的很认真,时不时还在自己的书上现场绘制,这门课对他来说不是在学习技巧,而是在学习“规则”。

    不知不觉沉浸在了课程中,翟达手机轻震了一下。

    担心小木头找自己,翟达偷偷在桌子底下看了一眼。

    来电人是“平账大圣”。

    翟达犹豫一秒。

    压掉。

    最近没有账需要对方平。

    不一会儿,大圣不死心的又来了一条短信:

    “兄弟,江湖救急,放学能来趟工创中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