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不也有个好外孙吗?
    这段日子,李琩都在安顿铸币的事情。

    除了大唐本土铜矿之外,其实他还盯上了一个地方,南诏。

    就是云南嘛,除了江西之外,华夏铜矿存储量最大的地方,当然了,开采难度也同样巨大,因为地处高原。

    要的就是它难度大,难度小了,我还不惦记它呢。

    历史上,天宝年间鲜于仲通和杨国忠先后败给了南诏,损失惨重不说,主要是太丢脸。

    那个地方不好打,李琩有了历史经验,自然不会强行攻打,而是先想办法削弱,再将其收入版图。

    “开元二十六年,先帝在给时任剑南节度王昱的敕文中说过:彼持两端,宜其残破,”

    李林甫在紫宸殿向李琩禀述道:

    “也正因如此,我大唐出兵协助南诏首领皮逻阁,助其六诏合一,事后,先帝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越国公,赐名蒙归义,自此,六诏依附大唐,俯首称臣,但是在臣看来,此地依然是蛇鼠两端,宜其残破。”

    当时的云南地区,有六诏,诏大概就是王国、部落的意思,即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越析诏,蒙嶲诏,蒙舍诏,其中这个蒙舍诏因为在最南边,所以也叫南诏。

    蒙归义在大唐的帮助下统一六诏之后,建国南诏,首都在太和城(云南大理)。

    当时大唐之所以肯出兵帮忙,一来是另外五个诏与吐蕃眉来眼去,对大唐也是虚与委蛇,不符合国家利益,所以帮助蒙归一将这一带统一,归属大唐管理。

    南诏虽然立国,但境内都被大唐设置了羁縻州,名义上,其实是被纳入版图了,但实际上,那只是个名义,这地方说了算的,还是蒙归义。

    而李林甫的意思是,这个地方虽然统一,名义上服从大唐,但是咱们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继续让他残破下去。

    而负责搅乱的南诏这一政治决策的,就是南宁州都督府,治所在味县,云南曲靖市。

    这个地方在隋朝时期,就在华夏的统治范围之内,辖下十六个州,南宁、恭、协、昆、盘,尹、曾、姚、西濮、西宗,西宁,豫,西利,南云,磨,南笼。

    云南一半都在南宁州都督府的统治之下,南诏的地盘还很小,历史上天宝战争失败之后,南宁州地区被南诏全部占领。

    当下的南宁都督,就是曾经担任过剑南节度使的王昱的堂弟,王谆。

    王昱已经死了,郁郁而终,剑南道的防御任务,是西抗吐蕃,南抚蛮夷,他是在与吐蕃的一次战争中失败已经在军中奖赏不当,被连贬三次,死在了任上。

    而他当时的主要帮手之一王谆,因通晓六诏旧识风宜,所以就任南宁。

    “说的好,就是要让它残破,但是怎么个残破,我们要正大光明,”李琩笑道:

    “否则容易使其离心,从而依附吐蕃,不利于我西南边境,朕这里有一个法子,众卿不妨听一听。”

    李林甫等人赶忙笑道:“臣等洗耳恭听。”

    李琩缓缓道:

    “六诏地处边陲,物资匮乏,苟活于大唐与吐蕃之间,辗转腾挪,精疲力尽,其货物多与东南贸易,以此维持,然我大唐东南之货,主要还是供应江南,能卖给他们的本就不多,朕觉得,今后可大开方便之门,与其增加贸易,以物换铜。”

    李林甫其实已经猜到,李琩是惦记那边的铜矿。

    云南在清朝时期,是国家铸币的第一原料地,占到全国铜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李琩怎么能不惦记呢?

    那地方盛产铜,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不好开采啊,南宁州也有铜,王谆却没有那个功夫去大力开发,一来人太少,再者,地区混乱,不够稳定,开采出来被抢的可能性不小。

    那么李琩的意思,就是大唐花钱买你的铜,而且数量庞大,价格也很实在,这样一来,就会促使南诏大力开发本境铜矿,他们自己就会主动开辟商路,与大唐展开贸易。

    要知道,那地方跟吐蕃一样,都是奴隶制社会,人命最不值钱。

    李琩就是要一步一步迫使铜矿开采成为南诏的支柱产业,让他们所有人都参与进来,等到大唐一旦停止购买,他们内部自己就会先乱了。

    大家都靠铜矿吃饭,结果铜卖不出去了,这不完犊子了吗?

    那时候再找个理由,比如派兵帮蒙归义镇压民乱,借此机会直接收回来。

    李琩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众人听之后,李林甫等人一个个的拍案叫绝,好法子。

    这,就是贸易战。

    “此法可行,”李适之兴奋的点头赞同道:

    “南诏并不喜欢我大唐的开元通宝,若以剑南之粮食,东南之布帛换取铜矿原料,再于南宁州设立钱监,所铸新币可送往襄阳,沿长江发往两京。”

    韦陟也感叹道:

    “陛下之识见,可谓天马行空,只要咱们价钱给的足够高,南诏必然趋之若鹜,若是全民采矿,长此以往,其国危矣。”

    至于蒙归义怎么逼迫百姓采矿,那是他的事,反正他肯定会这么干。

    那么朝廷这边,自然就需要过紧日子了,毕竟要腾出很大一部分财物用来购买铜矿,这一点,李琩做出了表率,他将左藏库的宝货拿出来一半,交给了李林甫。

    当然,李林甫他们自然是一个劲的拒绝,说什么财政再艰难,也没到花陛下钱的份上,说什么都不答应。

    李琩无奈之下,只能折中,说是借给国库的,以后要还,这样一来,李林甫他们才勉强答应。

    但是这些人的心里,对李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今上不贪财啊,是个大方且节俭的人。

    那么要谈成这件事,派使者去南诏是不合适的,必须南诏能做主的亲自来一趟长安。

    李琩的发文,是让蒙归义入京朝见新君,但实际上大家都清楚,蒙归义肯定不来,但肯定会派儿子来。

    不管谁来,能做主就行,这对南诏来说是赚大钱的好事情,傻子才会不答应

    基哥本来是停陵七个月,但是不到时间就入土了,原因是去世的方式不太好,被自己的太子给谋害了。

    太常寺那边算了算,说是四月为宜,所以基哥早早就封陵了。

    盖嘉运留京不走了,但是郭子仪得回去了,所以李琩在十月初,在宫内设宴款待二人,算是给郭子仪送行,也是表个态,缓解二人的关系。

    表态嘛,就是表个态,并不是真的希望他俩握手言和,他俩也不可能握手言和。

    “朕抱一抱,”李琩朝着盖擎的妻子卢氏伸手道。

    卢氏赶忙将怀中的孩子递了过去。

    李琩抱着还不满一岁的孩子,逗弄了一下对方小巧的鼻子,朝盖嘉运笑道:

    “也真是苦了孩子了,尚在襁褓,便需跋山涉水,盖帅也真是心大,若有闪失,你如何向朕交代?”

    盖嘉运哈哈一笑,赶忙揖手道:

    “凉州绝非育子之地,臣心念孙子,自然是要带在身边抚养,加之儿媳也是诞子不久,需在长安休养,凉州那边,大郎一人足以,二郎一路护送返京,孩子并未受惊,请陛下放心。”

    古代有小孩不上路一说,意思是三岁以下的小孩不能出远门,这种说法还不是担心孩子生病,而是担心被不干净的东西冲着了。

    实际上,主要就是生病,但是常被认为是受惊被冲着了。

    但是呢,终究还是有出远门的,那么自然也有破解之法,那就是不能在外面叫孩子的名字,担心回不来,而且必须是母亲陪着。

    所以这一次,孩子是被盖威夫妇给带回来了,回来之后就过继了。

    “左领军卫当下都是你阿兄的旧人,你接手会很快,朕跟李林甫也打了招呼,他今后不会再管左领军的事情,”李琩看向盖威道:

    “你可给朕管好了。”

    盖威当即起身:“臣领命,必不辜负陛下。”

    “李光弼呢?怎么还没来?”李琩看似随口问道。

    “额”盖威瞥了一眼父亲,支支吾吾不敢回话。

    李琩笑了笑:“今天都是自己人,有什么不能说的?”

    “老实回话!”盖嘉运斥责道。

    盖威赶忙道:

    “在凉州给他用了点刑,所以得到陛下诏书令其返京之后,便立即为他治疗伤势,算算日子,应该差不多就在路上了。”

    “你呀你”李琩将孩子递还给卢氏之后,指着盖威笑道:

    “今后学聪明点,这不是延误朕的大事吗?”

    盖嘉运赶忙起身:“都是臣的错,是臣授意的。”

    “好了好了,朕并非责怪,”李琩摆了摆手,坐下之后,恰逢郭淑回来,于是李琩让郭淑给盖、郭二人奉茶。

    盖、郭二人赶忙起身,连称不敢。

    郭淑先是去盖嘉运身边,从宫女手中接过茶盏,笑道:

    “今天是家庭聚会,这里没有皇后,盖帅就不要推辞了。”

    盖嘉运一脸为难的推手道:

    “臣怎么能当得起呢?皇后就是皇后,臣子就是臣子,臣万万不敢僭越。”

    与郭淑一起回来的高力士过来帮腔道:

    “尊者赐不可辞,盖帅怎么能不接呢?”

    一句话化解,盖嘉运一愣,赶忙接过,将手中温茶一饮而尽:

    “臣拜谢皇后赏赐。”

    郭淑笑了笑,转身去往她父亲那边,这一次,她直接就要跪下,吓的郭子仪赶忙托住:

    “家门之幸,得出皇后之尊,臣何其尊荣也,望皇后万勿降尊,臣受不起的。”

    这对父女,当下都是眼眶湿润,女儿跪父亲天经地义,但是郭淑今后确实不能跪了,而她是真的想要拜谢父亲的养育之恩,所以才说今天是家庭聚会。

    当然,没有人会让她跪下的,郭子仪已经受不起她这一跪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朕要感谢郭帅,为朕带来皇后,”说罢,李琩朝郭子仪举杯。

    郭子仪赶忙接过女儿递来的茶水,喝光之后,借机在袖子上抹了一把泪。

    他是个性格柔软的人,李琩也很纳闷,这么一个人,是怎么挽大唐之将倾的,与盖嘉运完全是两个极端,各有各的人格魅力。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盖嘉运是曹操,郭子仪就是刘备,御下的手段不一样,但是效果都很不错。

    性格柔软,可不代表不能领军,战场上那都是杀人如麻的。

    今天看似为郭子仪送行,实则还是有别的事情的。

    李琩在与他们闲扯一番,促进感情之后,说道:

    “今年的科举,及第者众多,较之以往翻了数番,你们都知道吧?”

    “知道知道,”盖、郭二人点头道。

    李琩叹息一声:

    “但是如何安置是个问题,天下十节度,惟汝二人是朕心腹,虽然科举一事朝廷已有定论,但是朕觉得,戍边一项,也不能全都靠武举,藩镇有些事情,还是要偏重文才的人来做,你们说是吧?”

    盖嘉运点头道:“陛下说的没错,文武兼重,才是长久之计。”

    其实他和郭子仪已经猜到李琩想干嘛了,这也太好猜了,因为在朝堂上的时候,卢奂已经提出来要给藩镇塞人,当时盖嘉运没吭气。

    没吭气就是拒绝嘛,这下好了,陛下亲自来跟他谈了。

    也好,换个谈判人选,得到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我要是痛快答应卢奂,他能给我什么?但是我痛快答应陛下,再不济,至少也让陛下看到我的忠心了不是?

    李琩笑道:“进士和明经,朕亲自为你们挑选了四十七个人,二位认领一下?”

    郭子仪嘴角一抽,好家伙,这么多人啊,这可怎么安置?

    其实不是李琩选的,而是卢奂选上来的,卢奂的本意是将这四十七个人安排至全国藩镇,但是李琩知道这很困难,这种事情如果提前不跟节度使商量,强行塞给人家,去了之后也是被架空的命。

    李琩可不希望他们被架空,而是要用在实处。

    今天盖、郭二人只要认领了,就绝对不敢在下面欺负这些士子,因为那等于在打李琩的脸。

    有了他们俩做表率,明年再给其它藩镇塞人,就会容易很多。

    盖嘉运瞥了一眼郭子仪后,笑道:

    “那就请郭帅先认领吧,剩下的,陛下直接发诏,令盖擎安置便可。”

    我看你小子认领多少,盖嘉运笑呵呵的看向郭子仪。

    郭子仪点头道:“那臣便不谦让了,愿认领二十三人。”

    “臣妾以为可以,”郭淑笑道。

    盖嘉运抚须微笑,果然是老狐狸,故意比我少一个,看似在捧我,其实是有较劲的意思,因为河西比朔方特殊一点,那就是衙门多,可以安置更多人,但是郭子仪这个老小子,却又只比我少一个。

    河西嘛,西域贸易中心,商业之发达,远非朔方能比,凉州更是河西走廊的中心所在,所以会有很多关于贸易的衙门,有些朝廷直管,有些藩镇直管。

    盖嘉运笑道:“剩下二十四个,盖擎认领了。”

    “皆大欢喜!”李琩拍腿道:

    “卿二人,算是帮朕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今年的士子,可都是朕殿试选上来的,若朕不能给他们寻个出路,朕当颜面无存,幸有二卿,朕忧虑尽消矣。”

    说罢,李琩举杯,跟两人喝起来了。

    李琩的酒量不行,盖、郭都是知道的,所以不敢多陪,也就是半个时辰,郭淑给她爹使了个眼色之后,主动朝李琩道:

    “时辰不早了,陛下该休息了。”

    郭、盖赶忙起身,劝李琩早点睡觉。

    其实他们俩很想和李琩多聊一会,皇帝愿意与大臣建立深厚的私人感情,大臣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正所谓无酒留不住客,李琩这个酒量确实弊端不小,闻言只能苦笑着让二人回去了。

    二人出了大殿,迎着夜风,几乎同时伸了个懒腰。

    郭子仪瞥了一眼身后卢氏抱着的孩子,朝盖擎笑道:

    “盖帅有个好孙子啊。”

    盖嘉运哈哈一笑:“你不也有个好外孙吗?”

    两人相视一笑,直接就在紫宸殿外分道扬镳,要知道,两人其实可以同行很长一段路才能离宫,但是却早早的各走各的。

    可见是真合不来啊,装都装不出来的那种。

    “他是不是故意在恶心阿爷?”回去的路上,盖威小声道。

    盖嘉运冷哼一声:

    “这不是废话嘛,我这孙子能比的了他那个外孙?他是在暗讽咱们上杆子巴结贵妃。”

    “这门亲事是陛下定的,他也敢拿来说事?”盖威疑惑道。

    其实不是这件事,至于为什么,盖嘉运心里清楚,因为他让盖擎临走的时候,跟李琩暗示过,暗示什么呢?

    就是眼下卢氏怀里的这个孩子,如果将来李琩有了公主,盖嘉运还打算亲上加亲呢,当然,这个公主,不能是皇后生的,人家生的也不会愿意嫁给他孙子。

    李琩肯定是乐意的,他跟盖擎的关系,远超与盖嘉运的关系,在李琩这边,盖擎才是心腹

    翊善坊,杨玉瑶已经来过四次了,前三次,吕氏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见,但是第四次,她让杨玉瑶进来了。

    原因是上一次丈夫高力士回家之后,她跟丈夫提起了这回事,高力士的意思是,今上与杨三娘关系不一般,而今上也并非人情淡薄之辈,所以不要冷落了杨三娘。

    “请夫人帮帮忙吧,我知道您很为难,但是陛下待高将军如家老,他老人家在陛下那里随便提一句,不碍事的,若是陛下不肯见我,我绝不再劳烦夫人与高将军,”杨玉瑶一副卑微的姿态,苦苦哀求道。

    吕氏安抚道:

    “我已经派人入宫请我家阿郎了,等他回来,夫人亲自跟他说,成与不成,我是没有主意的。”

    “多谢夫人了,您的恩情,杨氏没齿不忘,”杨玉瑶顿时感激道。

    她迫切的希望见到李琩,就是想真真切切的从李琩嘴里求个答案,我们家,你到底打算怎么处置?

    在她看来,无论李琩打算如何,她都是认命的,而她也绝不会认为李琩会欺骗她,敷衍她,十八郎不是那种人。

    她求过达奚盈盈、求过武明堂,求过李林甫,前两个还见她了,李林甫压根都不让她进门。

    世态炎凉,她们姐妹三个当下的国夫人,完全就是笑话。

    她好不容易打拼下来的基业,也差不多都盘出去了,偌大的家宅,也终究有守不住的一天。

    杨玉瑶自己不怕,这场富贵本就是从天而降,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不真实,如今一切消散,不过就是回到从前罢了,又不是没有过过苦日子。

    但是其她姐妹呢?大姐没了独女,整日以泪洗面,虽然男人们的官职都没有变化,但越是这样,他们越是担心头上这柄刀,随时会落下,那种战战兢兢的日子,可谓度日如年。

    等了不大一会,高力士回来了。

    回来的还挺急,一头的汗,接过下人递来的温水喝了一口,便朝着杨玉瑶道:

    “夫人的事情,陛下都知道了,着我即刻带夫人入宫,你跟我走吧。”

    杨玉瑶一愣,没想到幸福来的这么突然,再看了一眼自己眼下的妆容,赶忙道:

    “我出门急,没有装扮,恐失了礼数,高将军可否让我装饰一番?”

    高力士顿时笑道:

    “陛下都说了,近来国事繁重,才没有与夫人相见,今日得知夫人三番五次托人求见,陛下都心急了,来不及了,快走吧。”

    杨玉瑶瞬间就哭了,抬袖抹泪,在吕氏的帮忙下,紧急整理了一下发髻,便急匆匆的跟着高力士连夜进宫。

    她现在可谓心如鹿撞,见李琩,除了因为家族,她自己的个人感情其实占了更大一部分。

    毕竟她对李琩的感情,那是真真切切,一点不掺假的。

    时隔近一年,再见已物是人非,杨玉瑶非常心慌,她不知道此番见到李琩之后,两人的关系会不会有所改变。

    会不会成为陌生人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她的心,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