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秦本纪:西部大雄主
    秦穆公,这位秦国歷史上的传奇人物,在秦国的发展歷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出现,让秦国从一个相对弱小的诸侯国,逐渐崛起为春秋时期的一方霸主。

    秦穆公上位的时候,秦国虽说已经摆脱了附庸国的身份,但在诸侯爭霸的大舞台上,还只是个不太起眼的小角色。当时的秦国,东边有强大的晋国挡著,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秦穆公心里那叫一个著急啊,他一心想要让秦国强大起来,在诸侯中崭露头角。於是,他开始广纳贤才,四处寻找能帮助他实现霸业的人才。

    有一天,秦穆公听说了百里奚的大名。这百里奚可是个有大本事的人,他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就是命运不济,一直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

    他原本在虞国当大夫,可虞国国君昏庸无道,根本不懂得用人。后来,晋国想灭掉虢国,就用计骗虞国借道,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后,顺手就把虞国也给灭了,百里奚也因此沦为了阶下囚。秦穆公得知百里奚的才能后,那是两眼放光,他觉得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人才啊!於是,他立马派人去晋国,想用重金赎回百里奚。

    可晋国那边也不傻,他们知道百里奚是个人才,说什么也不肯放人。秦穆公这下可犯难了,这可怎么办呢?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可以用五张黑羊皮去换。

    秦穆公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反正现在也没有別的办法,那就试试吧。没想到,晋国还真就同意了,就这样,秦穆公以五张黑羊皮的价格,从市井之上“买”回了这位身负旷世奇才的贤臣良相。

    百里奚来到秦国后,秦穆公亲自接见了他。两人相谈甚欢,百里奚对天下局势的分析,对治国理政的见解,让秦穆公佩服得五体投地。

    秦穆公当场就拜百里奚为大夫,让他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百里奚也没有辜负秦穆公的信任,他尽心尽力地为秦国出谋划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他的努力下,秦国的国力逐渐增强,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好。

    除了百里奚,秦穆公还得到了蹇叔、由余等一批贤臣的辅佐。这“三良”各个都是能文能武的奇才,百里奚擅长內政,蹇叔善於外交,由余则对军事很有一套。有了他们的帮助,秦穆公的统治可谓是如虎添翼。

    在这些贤臣的建议下,秦穆公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鼓励农业生產,兴修水利,使得秦国的粮食產量大幅增加;他重视军事建设,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还组建了以骑兵为主的新型兵种,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他还开创了客卿制度,不拘一格地从国外选拔人才,为秦国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秦穆公的领导下,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原,想要在中原地区称霸。可当时的中原,晋国是个超级大国,实力非常强大。

    秦国要想东进中原,就必须要跨过晋国这道坎。

    秦穆公心里明白,以秦国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和晋国正面抗衡,於是他决定採取外交手段,与晋国搞好关係。他先是迎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与晋国结成了“秦晋之好”。

    后来,晋国內乱,秦穆公又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为秦国东进中原创造条件。

    然而,秦穆公的东进之路並不顺利。晋文公称霸之后,晋国的实力如日中天,他可不愿意和秦国平分霸业。秦穆公和晋文公之间,表面上维持著友好的关係,可暗地里却都在较劲。

    公元前 630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討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

    晋军驻在函陵,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从西面围郑。就在秦军准备对郑国发起进攻的时候,郑国派来了一位说客,他就是烛之武。

    烛之武凭藉著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秦穆公。他对秦穆公说,晋国和秦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灭亡了对秦国可没有好处,只会增强晋国的实力。而晋国强大了,就会对秦国构成威胁。如果秦国不灭亡郑国,而是让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以后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国,郑国可以提供物资和帮助,这对秦国不是更好吗?而且,晋文公曾经答应过割给秦国焦、瑕之地,可他早上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了。晋如果向东併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於晋国的下策。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仔细一想,是啊,灭了郑国,好处都被晋国占了,自己什么也捞不著,还会让晋国变得更强大,这可不行。於是,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並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秦军的突然撤退,让晋国大夫狐偃等人大为不满,他们主张攻击秦军。可晋文公却从大局出发,认为秦有恩於晋,攻击秦军是不仁。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晋也与郑国媾和,然后退了兵。

    晋、秦伐郑事件虽然就这样结束了,但它却为秦、晋交兵种下了隱患。

    公元前 628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去世。秦穆公觉得机会来了,他认为这是秦国东进中原的绝佳时机。於是,他不顾百里奚、蹇叔的劝諫,决定派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偷袭郑国。

    这秦军从秦都雍出发,到郑都有一千五百多里地,中间还经过桃林、餚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这可是一次非常冒险的军事行动。可秦穆公被东进的欲望冲昏了头脑,他根本听不进別人的意见,一心只想偷袭郑国,实现自己的霸业。

    秦军在奔袭郑国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他们在滑国遇到了郑国的商人弦高。这弦高可是个非常机智的人,他一看秦军这架势,就知道他们是要去偷袭郑国。弦高心里很著急,他知道郑国现在毫无防备,如果秦军突然杀到,郑国肯定会遭殃。

    於是,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一面以郑国国君的名义,先送四张牛皮,然后送牛十二头,去犒劳秦军,对秦军说:“寡君闻吾子將步师出於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意思就是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要路过郑国,特意派我来犒劳你们。我们郑国虽然不富裕,但如果你们要在这里停留,我们会为你们准备好一天的物资;如果你们要继续赶路,我们也会为你们安排好晚上的护卫。

    弦高这么一说,秦军將领孟明视以为郑国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偷袭计划,有了防备。他心想,现在郑国已经有准备了,我们再去偷袭,肯定很难成功,而且就算攻下来了,也很难守住。於是,他决定放弃偷袭郑国的计划,转而攻打滑国。滑国是个小国,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很快就被秦军给灭了。秦军在滑国大肆抢掠了一番,然后满载战利品而还。

    可秦军没想到,他们灭滑国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晋国。晋国认为,秦国这是在挑衅他们的权威,必须要给秦国一点顏色看看。於是,晋国决定在秦军回国的必经之路——崤山设下埋伏,给秦军来个致命一击。这崤山地形险要,山路狭窄,两侧都是悬崖峭壁,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晋襄公亲自率军,以先軫为主將,联合姜戎,在崤函地区的东、西餚山之间设下了天罗地网,就等著秦军自投罗网。

    公元前 627年四月,秦军进入了埋伏圈。秦军经过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他们刚刚灭了滑国,满载而归,一个个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埋伏。

    当他们进入崤山后,晋军和姜戎突然从两侧杀出,秦军顿时陷入了混乱。秦军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可山路狭窄,他们根本无处可逃。晋军和姜戎趁机发动猛攻,秦军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位主帅也被俘虏。

    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这场战役以秦国的惨败而告终,秦国东进中原的计划也因此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崤山之战的失败,让秦穆公深受打击。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一次军事行动,竟然会落得如此惨败的下场。他后悔不已,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从百里奚、蹇叔的劝諫,后悔自己太过於衝动,急於求成。

    但秦穆公並没有被失败打倒,他是个非常有韧性的人,他决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秦穆公並没有因为三位主帅的失败而惩罚他们,他知道,这场失败不能完全怪他们,主要责任在自己。他仍然信任孟明视等人,让他们继续统领秦军。

    孟明视等人也非常感激秦穆公的信任,他们发誓要为秦国报仇雪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孟明视等人加紧训练军队,提高秦军的战斗力。他们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战术,为再次与晋国作战做准备。

    公元前 625年,秦孟明率师伐晋,战於彭衙。这一次,秦军还是没有取得胜利,再次被晋国打败。但秦穆公並没有气馁,他继续支持孟明视,让他不要灰心丧气,要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努力。孟明视也没有辜负秦穆公的期望,他更加刻苦地训练军队,不断改进战略战术。他还注重提高士兵的士气,让他们明白,失败並不可怕,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

    公元前 624年,秦穆公亲自率领孟明视等將攻打晋国。这一次,秦军士气高昂,他们抱著必死的决心,要与晋国决一死战。秦军渡过黄河后,孟明视马上下令烧毁渡船,表示不获胜利便不生还。秦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晋军被秦军的气势所震慑,坚守不出。秦穆公率大军攻下晋国的郊和王官两地,然后从茅津渡过黄河,进入崤山谷中,掩埋当年战死將士的尸骨。

    秦穆公发表了一篇深表自责的讲话,他对將士们说,当年是他的决策失误,导致了崤山之战的失败,让大家遭受了这么大的损失,他感到非常愧疚。他向將士们保证,以后一定会更加谨慎地决策,不会再让大家白白牺牲。

    虽然这一次秦国获得了胜利,但晋军坚守不出,实力未损。秦穆公知道,以秦国目前的实力,还很难在中原地区称霸。於是,他决定改变战略,放弃东向称霸中原的计划,转而向西北方向发展,把目標对准了西戎。

    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义渠和大荔。其中,绵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与秦疆土相接。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就派由余出使秦国观察局势。

    这由余可是个厉害人物,他的祖先,是与周平王爭夺周室王位的周携王。周携王被杀后,族人逃到了西戎,由余也在西戎担任大夫。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还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势。谈话中,秦穆公感觉到由余是个贤臣,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他想把由余招揽到自己麾下。

    於是,他採用內史廖的策略,派人给绵诸王送去女乐十六人,请求延长由余在秦国出使的时间,得到了允许。绵诸王从来没见过这么美妙的秦国音乐舞蹈,一下子就被女乐迷倒了,他整天饮酒享乐,不理政事。游牧民族本应逐水草而居,可绵诸王却整年不迁徙,导致国內大批牛马死亡。

    等到绵诸国內一片乱象,秦穆公才让由余回国。由余回国后,看到国內的情况,心里非常著急,他马上对绵诸王进行劝諫,可绵诸王根本不听他的,还反唇相讥。由余心灰意冷,觉得在绵诸已经没有前途了。就在这时,秦人趁机劝诱由余,由余终于归降了秦国。

    由余的归降,让秦穆公如获至宝。

    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对西北的地理形势和兵力部署了如指掌。有了由余的帮助,秦国攻打西戎的准备完全成熟了。秦穆公根据由余提供的情报,制定了军事行动的计划,採取先强后弱,次第征服的策略。首先,秦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活捉了绵诸王;接著,秦穆公乘胜前进,先后灭掉了 12个西戎小国,开闢国土千余里。周襄王得知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后,特加祝贺,並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

    这就是《史记》中记载的“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