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吴越北上
    回到神舟尊邸,卢薇和于晓丽在一起整理物品,明天就要开始军训了。

    这次军训的安排是这样的:明天上午先小训一阵,下午有了初步的模样比如队伍能站直了,再去开训前动员大会。

    再之后就是漫长的两周十四天。

    这次二人中,只有翟达会参加军训,一家人讨论后,卢薇对军训并不感兴趣,于晓丽也觉得暴晒十几天大可不必,于是作为家长,向王校长提出了“身体不好军训请假”的申请。

    卢薇的纤细高挑的体型也确实很有说服力,出门的时候校长甚至叮嘱多吃点饭

    而卢薇不参加,意味着翟达最好参加一下,否则让学校觉得这两个状元都是四体不勤的小豆芽。

    在翟达眼中军训没什么物资需求,但于晓丽显然不会这么觉得,防晒、防中暑、水壶、小扇子、防磨鞋垫、风油精

    翟达插不上手,于是去阳台拨出了一个电话。

    刚才系统显示东阳县的装备在移动,是不是意味着

    “喂?准备出发了?”

    千里之外,东阳县三毛小区,气温远不如哈城舒适,今日接近40度,知了正在疯狂的鸣叫。

    小区里“恭喜本小区业主翟达、卢薇成为省高考状元。”的横幅依旧挂着,只是有些斑驳掉色。

    实际上东阳县许许多多地方,都还留着翟达的名字,校门口、书店里、乌托邦学生的心里。

    一辆依维柯停在横幅下,吴越将曾经亲手搬上去的老旧电视机,小心翼翼的放在了车上。

    车里的东西不多,但每一样都被五花大绑,还有防碰撞的珍珠棉缠的里三层外三层,电灯泡缠的比篮球还大。

    吴越擦了一把汗水,拿出手机来。

    “准备出发了?”

    吴越笑道:“没呢,今天先装车,明天大清早走,本想装完给你打电话呢。”

    翟达那边的声音有些延时:“行,路上东西小心点,人也小心点。”

    “放心吧,我又不赶路,是一路玩过去的。”

    翟达离开前,将钥匙留给了吴越,许多不方便装行李箱的【装备】,终究还是运到哈城才放心,否则想合成都难。

    物流、快递都不是靠谱的选择,得专车才行,否则灯泡都变玻璃渣了,他不想赌。

    原本和吴越谈这事儿,是让他介绍个靠谱的司机,多给点钱都成,但路上一定要稳着点开,也不许再拉别的货,但吴越听说后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你们都上大学走了,我也想出去转转,干脆也跟车得了,路上多停几个地方,就当旅游了。”

    能有吴越跟车,自然比司机一个人拉更放心,至于路上多耽搁几天反而是小问题,翟达自然愿意。

    其实乌托邦落幕后,吴越陷入过一段时间的迷茫,熟悉的兄弟、同学都各自离开,这座从小长到大的县城突然变得陌生了许多。

    乌托邦他相当于二号人物,也分得了近60万,对这个年纪来说与财富自由没太大区别,但依然有种骤然失去方向感的迷茫。

    所以心里面还有点隐约的想法,那就是跟车一路北上,到哈城后多留一段时间考察一下。

    如果可以的话,也不是不能换个地方,反正东阳对他来说太小了,即便不去哈城,大概率也是去其他大城市谋发展。

    那么去哈城找翟达显然更开心些。

    至于去了哈城干什么到了再说吧,大不了就是给哈城人民带来正义清朗之风

    而且他总是觉得,跟着翟达混是最好的选择。

    离开前,东阳县这两天因为奥运结束又冒头的黄赌小据点,已经被他又露头秒了一遍。

    钱不钱无所谓,纯粹是兴趣。

    这方面他的执行力,比搞乌托邦还强。

    电话里,翟达叮嘱道:“还是那句话,东西小心人也小心,如果实在兼顾不了,人更重要,快两千公里路呢。”

    吴越擦了擦汗水:“行,放心吧我估计一路玩过去,十天半个月吧,司机是我表哥,我就当请他旅游了。”

    挂了电话,吴越最后一遍清点了物品。

    除了于阿姨提前打包好的生活用品,剩下的都是单独放的。

    二八大杠自行车、老旧电视机、电灯泡、乌托邦拿出来的小板凳、好些个奇奇怪怪的书本,半成品的一把玩具枪

    怎么说呢,很杂,但都是翟达点名要的。

    对了,还有一个梳妆台翟达说是一个给卢薇的小惊喜。

    吴越关上了门,对表哥道:“就这样吧,明天出发。”

    表哥递过来一根烟,吴越摆摆手后自己点上:“我听你妈说,你有可能去哈城不回来了?”

    吴越拎出一瓶大桶冰红茶,炫了一口才说道:“没决定呢,我这个岁数总归要出去闯闯,窝在东阳县没意思?”

    表哥砸吧了一口烟摇摇头:“我倒觉得你和你爸一起好好经营饭馆才是真的,一个月不挣的比打工多?以后你爸这饭馆肯定是传给你的。”

    说着扭头看了一眼背后的状元横幅,感叹道:“外面是好,但得是能人才行,一般人出去混,无非是多打两年白工,一分钱也带不回家。”

    他就是这样除了一身几年后才洗掉的臭毛病、臭讲究,没留下什么值得一提的记忆,反倒是带了许多落寞。

    在外面自卑,回家乡自怨,就这么和自己内耗了好几年。

    吴越笑了笑,突然理解了翟达将乌托邦收益分给大家的作用。

    翟达告诉了所有人,谁也不比谁差,腰杆挺直了去闯。

    表哥还不知道他已经挣到大钱了,这事儿爸妈都帮他保密了,否则亲戚们马上就会冒出来许多“创业项目”来借钱。

    吴越将喝空的冰红茶瓶子扔进了副驾驶。

    “我是不是能人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能做什么而且我见过能人。”

    “你呀,就是太年轻话说你空瓶子扔我车里干嘛?”

    “长途呢,不留个以防万一?”

    “嘿~你个小娃娃还知道这个?”

    “对了,那个是给你留着的,我去买瓶脉动。”

    表哥:

    可把你能的,你咋不说买八宝粥呢?!

    ——————

    当第二天一早,吴越踏上“北上”之路的时候,翟达也迎来了大学生活的第一阶段:军训。

    他对这个活动没有很感兴趣,但也不算抗拒,就像俞景辉说的,如果大学里事事都以特权“略过”,那最后可能会失去很多乐趣。

    大清早,整个哈工大都是穿着迷彩服的年轻人,从各个宿舍楼涌出,部队抽调出来的教官已经在楼下等候了,按照班级划分,列队后带去各地训练。

    “材工一班在这里集合,两列横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按照大小个排!”

    四处张望的翟达听到招呼,朝这边走来。

    说来惭愧,他这“班级所属”纯粹凑数,至今和所有同学都没见过。

    材工一班共34人,男生27,女生只有7人,男女比例大概4:1,女生甚至凑不够两个宿舍,如果按照青春悸动的男大们来评判,属于是天崩开局。

    大家都穿着军训服,辨识度不是很高,感觉一坨坨都是乌绿乌绿的,最多只能看出个高矮胖瘦。

    翟达往这边走的时候,队伍已经列好了,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翟达:“你好”

    教官板着脸道:“我刚才说了,从现在开始有事先喊报告!没听见么?!”

    翟达诚恳道:“确实没听见,我刚来。”

    他很确定自己没迟到。

    本想立威的教官气势一顿,但一时又挑不出毛病。

    “入列!”

    好几个同学望了过来。

    女生们感觉眼前一亮,军训服穿在身上,普通人很容易变得吊儿郎当,尤其是偏胖偏瘦的那些,一股皇协伪军的气质扑面而来,好似随时会冒出一句“皇军托我给您传个话”。

    只有本身就体型精干、矫健匀称的人,才能撑起这衣服的气质,比如长期训练的正牌军人,而翟达的体型就是这种。

    女生们:班里二十几碟咸菜,终于能吃上点好的了?

    刚入学,无论男生女生,脑子里就那么点事儿,男看靓妞女看郎嘛,大体是高三被压制的太惨了,荷尔蒙活跃程度比高中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男生们的想法简单多了。

    班里就这么几碗稀粥,又来了个和尚?

    这不得饿到沿边儿舔?

    由于刚开学,不要说班长,他们连导员都没见过,也就报到后自己在寻找组织,有个陌生的同学再正常不过了,一时也就没人往“传说中的状元”那边想。

    翟达根据身高,站在了男生列的第三顺位,左边一个敦实的圆脑袋男生小声说道:“哥们你哪个宿舍的?”

    翟达也小声道:“我走读,不住宿舍。”

    “哦?你本地的咋妹口音呢~?我也是哈城的,就是家太远在双城区不方便走读,你家哪的?南岗啊?”

    大概是觉得刚出现就无视别人不太好,翟达只能继续小声道:“我也不是本地的”

    右边一个比翟达还高点的瘦竹竿乐了:“那您住哪儿啊?支帐篷荒野求生呐?”

    这话如果用普通话讲,很有点见面怼人的感觉,说不得就得挨一脚吵吵起来。

    但配合其明显的津门口音,一切又合理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