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新据点“神舟尊邸”
    从校长室出来,这一次可以说收获满满。

    俞景辉又带着他们去了一处新食堂,这里的特色是烧烤和石锅饭。

    朴实但诱人的菜品摆满了桌子,俞景辉笑着说道:“小翟、小卢,有校长发话,你俩的培养计划就算彻底落实了,我也算不辱使命。”

    说到这颇为感慨:“往后你们就是正常的学习生活了,我也快该退场了”

    作为招生办主任,学生一旦入了校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既不上课也不管教学,一学期里要么是在总结招生,要么是在准备招生。

    对于俞景辉,翟达感官还是挺好的,三毛小区门口和刘铁军斗智斗勇、乌托邦也来参观过多次,甚至两人之间还有一点关于“卢本清”的小秘密。

    对了,能给那畜生安排的这么妥当,肯定不是俞景辉一个人能做到的,但之前校长办公室的时候,王春国校长一个字没提,仿佛是一个只管教学工作的“普通”校长。

    但翟达可不会因此小瞧对方,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他们大学时的校长,可能就是一生中遇见最牛逼的人了,更何况是哈工大这样特殊的学校。

    整个东三省不,全国那都是很有能量的人物,如果信了对方只管“好好学习”,那就太天真了。

    (tip:所以当你还是学生,有正当理由打扰校长的时候,可以脸皮厚一点)

    嗯,言归正传,王春国校长只字不提那件事,翟达猜测潜台词是:这事儿只到俞景辉这一层为止。

    很合理,也很稳妥。

    俞景辉递给翟达一根烤肉筋:

    “小翟,我在东阳呆了那么些天,很清楚你不是一般孩子,无论是办乌托邦,还是写书大卖,其实你的成就也已经超过了社会上大部分人,更不要说大学里的学生了,和你相比他们太稚嫩了。”

    “但咱还是要好好享受大学生活,别太离群索居,大学社团、同学情谊、嬉笑打闹,有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也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我唯一的建议。”

    说着又看向卢薇:

    “至于小卢,你要呃你要多听翟达的话。”

    这位还是简单点吧人不丢了就行。

    正在小口吃米饭的卢薇看了过来,懵懂的点了点头。

    “我一直很听话。”

    俞景辉畅快的笑了笑,接触的多了,早已经不把这两个状元当做普通学生了,尤其是翟达,说是忘年交也差不多。

    “我没校长那么厉害,不过如果遇到啥麻烦,随时联系我。”

    如果说王校长是全国都有能量的大佬,那这位作为哈工大招生办主任的,至少在这个哈城也得算个“小佬”,路子是广的。

    翟达竖起大拇指:“尿性!”

    俞景辉笑容一秒僵硬。

    ——————

    从哈工大正门出来,就是哈市的主干道之一“西大直街”,而西大直街对面的几栋楼,就是翟达的新据点。

    “神舟尊邸”。

    距离哈工大直线距离不过百米,附近最高最新的居民楼,前两日翟达一眼相中。

    说是小区,其实只有三四栋延街高层围了一个圈,外沿一圈是商业配套,因为距离哈工大近到离谱,以挣学生钱为主。

    饭馆、超市、理发店、KFC都有,还有个以电子产品为主的商场。

    而翟达租的房子从侧面小通道走入,左拐第一栋就是。

    A栋十五楼,1501,双向朝南,阳台窗正对哈工大,可以将校园一览无遗。

    住这里,算是哈工大学生附近租房的顶配了,考虑到这里是市中心,甚至可以说哈城里都算很好的楼盘。

    至少08年是的。

    唯一可惜的是房型只有123平米,还是算上了公摊,号称三室两厅一卫,其实第三室很小,翟达准备等于晓丽离开后,改为书房。

    比起三毛小区的家大点但也有限。

    考虑到其地段无可替代、装修很新房东一天没住过、新楼盘房源极少再等不知道几个月后了所以翟达最终还是以1800一个月拿下,直接签了四年合同。

    哈市对比东阳县无疑是大城市,但放眼全国属于二线,放眼全二线又属于中下游,如果是老小区六七十平米的房子,08年的哈市可能一千块不到就能搞定。

    经过几轮采买,新家已经有了几分样子,配的东西很全,厨房甚至有全套锅碗瓢勺调味品。

    于晓丽过几天就走了,但卢薇也是能独立做出一顿饭的。

    比三毛小区更大的电视机前,于晓丽坐着陌生的沙发,比起在自家时板正了许多,大概是还不熟悉。

    电视上放着对京北奥运会的总结,从申奥成功起,准备近10年的盛会在几天前终于落下了帷幕,不过闭幕式的时候一家人还未安定下来,所以啥也没看到。

    卢薇坐在后方的餐桌上写写画画,纸张上满是数学符号,而翟达则抱着手机回复QQ消息。

    名为“乌托邦”的群里,十几个小伙伴也已经各自踏上了求学的路,前后脚出发了。

    楚翔:“我已经到沪上了,感觉这边有点排外啊希望学校里好一些。”

    项佑:“复大这边还好,不过沪上东西真贵啊今天后门溜达在中介门前瞄了一眼,有个什么江湾翰林高档小区,三万多一平米一平米都够买东阳半套老房子了,这是人住的地方么”

    敖文:“复大校园怎么样?”

    项佑:“比想象中复古但景色还不错。”

    李海莉:“我还没到,但加了学校的新生群,打探了很多消息。”

    李冬冬:“你们猜怎么着?我今天坐飞机的时候,隔壁一个美女在看《漫漫吕途》。”

    楚翔:“然后呢?”

    “QQ已经加到了。”

    “6!”

    “屌炸了”

    “有快乐船长几分精髓了。”

    有着乌托邦收获的梆硬“腰胆”,大家都很乐观憧憬,大城市并未让这些小镇青年胆怯心虚,偶有吐槽也都是带着积极向上的。

    因为他们见过奇迹,参与过奇迹,这种自信是一般同龄人很难拥有的。

    实际上这QQ群里向心力很强,热度一直高的可怕,堪比2025年的洛杉矶。

    无论走多远,大家估计是忘不了这个夏天了。

    翟达偶尔也会冒泡回复,主要是看着这帮家伙别瞎挥霍。

    想了想,翟达@了范俊伟:“隔三差五有时间,洛川路99号帮忙去看一看,别破败了都不知道。”

    那里还好几年租约呢,虽然不知道会不会启用,但万一漏水啥的没人知道就麻烦了。

    范俊伟立刻回复道:“好的,我经常跑步路过那里。”

    灵魂人物一发话,立刻炸出好多潜水的,都跑来问翟达的情况。

    林舒遥:“翟达你到哈城了么,那边冷么?”

    敖文:“船长,我终于看完你的书了你快说像网上讲的那样,有第二结局”

    楚翔:“@舒遥,哈城也有夏天,怎么会冷。”

    林舒遥:“你是~?我好像忘了备注?”

    楚翔:“(ó﹏ò。)”

    翟达感觉乱糟糟的,继续@范俊伟一个人。

    “你拳练的怎么样了?”

    有了乌托邦分成的馈赠,范俊伟一家已经彻底摆脱了贫穷的现状,范俊伟准备在东阳县买一套小房子让奶奶住进去,正在物色中。

    另外征询过翟达的意见后,范俊伟姑且先继续练拳,反正那教练是倒贴的就当减肥挣钱也不错。

    “十月份有一场比赛。”

    “牛逼,锤爆他们!对了,许学军老头你也熟悉,帮我留意一点,年纪大了一个人别中风了都没人知道。”

    “许大爷好着呢,昨天还看他跳广场舞,又换了个老太太,比以前还开心。”

    “那就好”

    正准备挑着前面几条消息回,翟达手机突然来了一个电话,联系人显示是“娄恩主编”。

    翟达接起后朝着阳台走去,这边最舒适的就是有一个宽敞的阳台,窗户虽然不落地但依旧很大,外面的校园看的一清二楚。

    若是眼力强一些,篮球场上运球的身影都一清二楚,若是配个望远镜,跑道上运球的那些也能看清。

    哈工大还未开学,但提前返校的、暑假没走的,实验室苦逼的也有不少人,这座校园并未停滞。

    “小翟啊,人已经在哈城了?”娄恩的语气带了点笑意,看样子应该又是什么什么好消息。

    “到了两天了,租了个房子刚安顿下来。”

    “那就好,单独住好啊,比宿舍更有一个好的写作空间。”

    翟达苦笑道:“我就知道您是来催稿的”

    电话那边,办公室内加班的娄恩哈哈一笑,并未因为翟达去上大学了就有隔阂,本身这行业就是全靠电话联系,只有签售会等少数时候才会见一面。

    有些作家和编辑合作几年了,都未必见过面,去过出版社。

    翟达在东阳、还是在哈城,对凤凰传媒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但翟达有没有一个合适的写作环境,对他们来说有很大区别。

    “我是来汇报一个好消息的,下班前刚得知的,根据最新渠道统计,《漫漫吕途》销量正式突破88万册。”

    翟达疑惑道:“88万册是什么特殊数字么?”

    难道出版业还喜欢讨吉利?

    “那倒是没有,主要是找个借口问问你新作什么时候动笔呀?”

    翟达:

    你这不就是催稿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