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大专你骄傲什么?
    夜幕降临,乌托邦正门的路口再度变得热闹,无数家长来接送自己的孩子。

    由于这种景象已经成了常态,附近派出所的民警经常会定点来这里,也不用做什么,警车停在路边,用气势维持秩序,让过往的车辆开的慢些小心些。

    不过今日另一批家长,则逆流而上,带着或好奇、或欣喜的表情,走进了乌托邦。

    他们是乌托邦“同学员工”的父母。

    排除掉那些不需要思考志愿问题的,一共来了9个家庭。

    顺带一提,李冬冬家里来的是亲爹县长。

    工作再忙,应酬再多,还是独子前途更重要。

    翟达和这位李县长是第二次见面了,第一次是在自己家,李县长带着教育局长、副县长来登门拍照啊不是,是登门慰问,并且许诺了县里将会奖励两位状元每人39999。

    不算多,而且从数字的诡异情况就知道,这里面有故事。

    这钱是公家账,本不必如此小气,但东阳县毕竟是贫困县,县里出了高考状元是大喜事,却也不能弄得太夸张,搞得好像平日是假喊穷一样。

    看得出是不犯忌讳的情况下尽可能多了。

    你看,这不是没超过四万么,咱是贫困县,不会胡来的!

    不过当时李县长表示,他们还会积极联系本地企业,让他们再自愿出点。

    那天还算顺利,唯一的遗憾是翟达拒绝了骑驴游街的安排。

    绑着红花骑着驴,在东阳的街头走一走,这属于转着圈丢人了,其他地方状元可能有这种安排,但想来应该是被逼的

    贫困县的名头再次发挥作用,李县长也就没再劝过。

    “小翟啊,又见面了。”

    “李县长好,欢迎来视察”

    “哎~我今天就是一个普通父亲,叫我李叔叔就成”

    林舒遥和楚翔的父母翟达都是第一次见,前者父母一起来的,气质很普通,听说都是普通上班的,楚翔的妈妈则是一个有着复杂庞大发型的微胖阿姨。

    头盘的很华丽,感觉平时得花不少功夫处理,怕是三天两头得折腾一番。

    今日还有两波特殊的客人,一个是陆思文和钱雅蓉母女,再收人家2000块没意思,索性叫来一起。

    最后则是俞景辉和哈工大的两位招生老师,听闻翟达要讲解志愿填报,纯粹好奇,过来凑个热闹。

    人太多了,无法一个个都热络闲聊,干脆院子里先纯唠个十五分钟,也让大家熟悉一下。

    角落里的石台上,一个清瘦的身影只身坐着,和人群保持着十米的距离。

    好似与热闹格格不入。

    她没有任何必要留下来,既不需要辅导志愿填报,也没有家人前来,她只是在等人回家。

    而她等的那个人,被簇拥在中央,游刃有余的和每个人打着招呼,暂时无暇顾及她。

    人群中,翟达看到了卢薇,昏暗的角落里一袭白衣,安静而孤单。

    愣神了片刻。

    “稍等一下。”

    “借过,借过”

    翟达挤开人群,来到卢薇面前。

    “累了?”

    卢薇摇摇头:“还好”

    “那跟我来”

    翟达拉起卢薇的手,带着她走入人群。

    卢薇脚步踉跄,亦步亦趋。

    一双手按在单薄的肩膀上,在卢薇懵懂的表情中,某人阳光的说道: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小卢老师。”

    于是卢薇也拥有了热闹。

    “哎呀呀,这就是我们女状元你好你好。”

    “小卢老师,我是海莉妈妈,经常听她提起你”

    等大家寒暄够了,心情也平静了,翟达带着一众家长来到教室,众人落座后自己走上了讲台。

    他现在已经完全熟悉了当众讲话,哪怕下方是二三十位家长也一样。

    袖口一摸,不知道哪里拿出一根短棍做教鞭,小翟老师那味儿挠一下就上来了。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来到乌托邦,今天是我们内部研讨会,帮助各位进行志愿辅导。”

    “时间已经很晚了,我们就先直接开始,各位的分数我都已经记在脑袋里了,包括选修、必修的评级。”

    他还是专门做了准备的,否则光每个人的分数和等级,就得统计许久。

    “理论上,大专报考和本科报考不需要一起讲,但因为今天我会谈到许多‘就业’的问题,所以不在自己孩子的选择范围的内容,大家依旧可以仔细听听,我们先从大专来说”

    “敖文,290分(B)这个分数公办大专是有机会的,可以关注一下这几所学校,在专科学校里特别强:石城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鲁省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星城航空职业技术学校、深城职业技术学校”

    “这三所学校分别隶于国家邮政、国家电网、空军ZB部,最后一个则是深城企事业单位的经常招收的学校,号称专科里的小清北,就业率均在95%以上,许多专业都有机会直接进入编制。”

    一开始那些本科的家长还有点心不在焉,这下一听有点坐不住了。

    啥玩意大专能进国家电网?能有编制?

    没听错吧?

    翟达踱步道:“我建议分数合适的,都往这四个学校努力,甚至三本够呛的只能选到极差学校的,也可以考虑一下。”

    “记住,大专的培养方针就是学职业技术,绝对不要选择管理、经济、社会一类没意义的专业。”

    “我知道一些家庭会希望孩子未来回到县里,但这并不冲突,能够学到真正的技术,回乡就业也有帮助。”

    几个以大专为目标的家庭立马坐的笔直,有的甚至积极往前凑:“那什么兄弟能换个位置不?我家孩子大专!”

    林舒遥爸爸心说:不是,大专你骄傲什么!

    不过是有点羡慕,有编制机会,而且都是些好单位好地方,即便一本大学也很难有这样的待遇在普通家庭里,念书不就是图个就业么?

    想着看向了自己女儿,似乎在说:要不咱也大专?少走好几年弯路

    被林舒遥一个白眼翻回来。

    虽然还未正式展开讲,但翟达已经用事实告诉了各位家长。

    在报考志愿这件事上信息差有多重要,懂与不懂、有无指导对命运带来的改变又有多大。

    不要说对内不收费,就是收两千、收两万,也是值得的。

    若是真的能被录取,高低得送个锦旗过来。

    翟达继续展开讲解:

    “以下是四所大专中,根据每年招收人数统计下来,增长比较快的专业,增长快意味着缺口大,当然我也结合了市场情况”

    略显拥挤教室的后方,俞景辉站着双手抱胸,笑呵呵小声道:“小翟真麻利,有的东西感觉比我们都明白”

    他确实不至于关注大专的情况,同时也不太需要横向对比其他学校。

    一旁下属道:“确实厉害,咱们学校几个大学生也搞过家教什么的,对比起来完全小打小闹。”

    俞景辉感慨道:“咱们这位状元,真是不一样,和那些读死书的完全不同。”

    “您见过很多状元?”

    “哪壶不开提哪壶!我没见过许多状元,但咱们可能招到了最好的状元”

    ————

    长达四个小时的研讨会,结束时已经接近凌晨一点。

    翟达针对每个人的实力、兴趣、意愿,都推荐了最合理,也最大化利用分数的志愿填报。

    平日里这些内容他也讲,毕竟是乌托邦的收费项目,但对自己人讲得更细致。

    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称,那些小县城里根本接触不到的行业和职业,那些坑人无数的误区和错误,都被他娓娓道来,甚至还利用前世记忆,对许多就业方向进行了发展性的前瞻。

    高考是公平的,无论你出身如何,无论你家境如何,甚至无论你是否天生残疾、有生理缺陷,都有机会和全国青年一较高下。

    但高考后却并非公平,尤其对于乡村、小镇、县城里的孩子,即便借由高考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他们也无法正确的规划脚下路。

    从未见过地铁的小镇少年,又如何知道“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是什么。

    从没出过县城的家庭,又如何明白“国际贸易专业”只是听上去牛逼。

    翟达在乌托邦里,帮小伙伴们、帮县里许多孩子们,一点一点的,抹平了一些差距。

    之后的几天里,翟达又恢复了日常节奏,白天乌托邦上课,晚上许学军那里学习手艺。

    不知不觉,来到了本科志愿填报的日子。

    翟达和卢薇,在俞景辉的见证下,正式填写了哈工大为第一志愿,分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

    当然对两个状元来说,这只是走个流程,他们的具体课业安排,不会受到专业乃至学院的限制,也会根据两人的兴趣,安排院士级的大佬从本科阶段就介入。

    不能说为所欲为吧,也是学所欲学,更具体的要报到后,和翟达二人一起定制培养计划后才能确定。

    志愿填报,也意味着两个状元的去向正式确定,清大的刘铁军最终还是无奈离去。

    其实大致猜到结局了,清大名声更胜一筹,院士更多,但确实开不出同样的条件,无法让院士大佬从大一开始就介入培养

    在东阳县滞留十来天的俞景辉,也终于可以安心踏上返程,回到哈工大了。

    离开前,俞景辉来到乌托邦告别,翟达送其一路走至路口。

    “小翟,那我就走了,我在哈城等你。”

    “放心吧俞老师,我这边经营到八月底左右,结束了就去上学。”

    俞景辉手肘顶了顶翟达,笑道:“有任何问题、难处,都可以联系我们,从现在起哈工大就是你的母校了,别拿我们当外人儿。”

    翟达也不客气:“那京北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有么?我可以高价买三张不?”

    俞景辉:

    这个真没有他也想去来着。

    车子缓缓离去,路口再度恢复了安静,翟达伸了个懒腰

    这下,除了正常经营乌托邦,看着它日进斗金外,等着《漫漫吕途》,看它销量日增剧增

    暑假似乎就只剩一件主要事项了:

    从许老头那里学到足够的手艺,获取全部笔记的所有权顺便将手工精度练到五丝,赢得那块【测不准怀表】。

    已经有眉目了拥有“灵巧双手”的他,进步真的很快。

    今日他再没有课了,直接转身走进了许学军的工坊,老头今天收材料去了,由于对翟达的培训,工坊里每天都需要许多杂七杂八的材料。

    木料、金属、聚合物都少不了,大部分都来自于一些废弃物。

    因为需求太杂,许老头三天两头到处收破烂

    不过现在翟达对这里已经很熟悉,老头不在也能自己用,拉开卷闸门,直接走了进去。

    工坊内,中午就从乌托邦杂物室搬进来的一套桌椅放在角落。

    那是从未用过的【差生专座】。

    翟达手指一拧,一把刮胡刀出现在手中。

    那是让范俊伟白天带来的【硬汉刮胡刀】。

    翟达打开工坊的灯,重新将卷闸门拉上。

    这两件东西都是精挑细选。

    今天他要第一次尝试,主动改造【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