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陆思文的志愿
    第二天一早,翟达和卢薇照例进行晨跑。

    小区门口也照例上演着单元情景喜剧。

    刘铁军依旧没有离开东阳,或者说负责散装省招生的他,此时没有比撬走两个“状元”更重要的工作了,昨天还跟到了“乌托邦”,今天又是堵在小区门口。

    而俞景辉则采取了跟随策略,基本刘铁军走到哪跟到哪,还叫来了好几个同事换班。

    刘铁军进公厕,隔壁坑位都有个哈工大的陪拉。

    就一个目的。

    防狼。

    理论上俞景辉并非单独负责某一省的招生,而是哈工大的招生办主任,但同样,这段时间里没有什么工作比护住两个状元更重要了。

    刘铁军不走,他就不会走,刘铁军走了,他也得多等两天,防个回马枪。

    两拨人互相内耗提防,反倒是将这些麻烦挡在了翟达生活之外。

    连三毛保安都对他们熟悉了,每天和看大戏一样,板凳一搬,看两人拉拉扯扯。

    这不比电视剧有意思?

    刘铁军一个箭步绕过来:“翟同学,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定制化培养方案,你对艺术感兴趣么?清大美院的名气你应该听说过了,可以选修一两门提高审美啊!”

    翟达还未回话,如武魂真身一样护体的俞景辉就已经出现了:“这话说得,翟同学是喜欢文学,又不是喜欢画画。”

    他昨天也买了《漫漫吕途》,但还没看。

    “喜欢文学你们哈工大也没有啊。”

    “你们清大就有啊?中文系那是京大的特色!你们清大中文系有多拉自己没点数么!”

    翟达礼貌的笑一笑:“二位继续聊,我们先走了。”

    然后带着卢薇开始了一天的晨练。

    他现在将体力分配了五五开,一半跑步热身,一半进行身高训练,包括跳绳、摸高、和一些针对腿部的拉伸。

    理论上游泳、篮球也对长个子有帮助,但一个太麻烦,另一个他不会。

    这几天来身高还没变化,弹跳力倒是肉眼可见的增加了【极限护腕】打破极限的效果难以量化,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来产生质变。

    今日依旧是在洛川路99号,给学员上课,拿着话筒游走型打野,随机挑选几个倒霉蛋精锐1v1开喷。

    开课才没多久,成绩提升多少不知道,但学习态度这方面,乌托邦拿捏的死死的,甚至可以说立竿见影。

    许多孩子回家后都意犹未尽,诸多加持下他们在乌托邦里确实投入进了学习中,约束了一颗好玩的心,而学进去的东西提供了正反馈,则会让他们哪怕离开后也想继续进步。

    即便是无可救药的差生,当他有一天发现自己真的变强了的时候,也会兴奋的睡不着觉。

    不过越来越多的报名家长堵门,一定程度影响了乌托邦的秩序,也过于吵闹,在翟达的授意下,范俊伟在附近物色了一个小门面,以后会专门用来接待家长。

    顺便收钱。

    下午六点,翟达对办公室内的丁蓉说道:“丁老师帮我代节课呗,我晚上有点事情。”

    丁蓉颇为无语道:“我大体是要疯了,居然从自己学生嘴里听到这句话”

    也就两个月前吧,自己还在办公室教育翟达学习态度问题,现在居然和翟达一起互相代课。

    真是三十年河南,三十年河北。

    翟达嘿嘿一笑:“回头你有事儿的时候,我会还一节的。”

    离开前,和正在拖堂的卢薇隔着门眼神示意一下,翟达出了乌托邦,在路口小店买了点礼品,坐上了出租车

    出租车缓缓启动,翟达报了个地址,出租车司机一边挂挡一边道:“小伙子你家住那里呀?”

    翟达摇摇头:“同学家。”

    “那你同学家有钱啊~”

    翟达不打算多聊,奈何出租车司机的被动技能就是“自动搭话”,说那小区里面都是东阳县有头有脸的人,如何如何厉害,他大舅的小姨子的女儿的干爹就住里面芸芸。

    哪怕翟达一句没说,硬是巴巴了一路。

    陆思文家所在的小区名叫“雅湖芳墅”,当年这个位置有个很小的自然湖水,是流经东阳县的新沂河支流积存所成,叫池塘也行。

    翟达记忆里,小时候还挺臭的。

    不过七八年前,开发商看中这块地形,以额外开发公共面积为交换,低价拿到了土地,建成了这个别墅区,原本的池塘被扩大了许多倍,一侧连着“雅湖芳墅”,另一侧建了个公园广场。

    年轻人是不可能对广场这样的地方感兴趣的,离得又远,翟达几年都没来过,但这里却是东阳广场舞届的圣地,无数老头老太在夜幕降临后,坐着三蹦子抵达。

    放最大的音量,跳最野的舞。

    搂着别人的老伴,回忆自己的青春。

    要不是和别墅区隔着比较远,“雅湖芳墅”绿化颇好能隔绝噪音,房价都能给干下来。

    抵达目的地,这地方出租车进不去,不过业主陆思文女士已经一早在小区门口翘首以盼了。

    今日的陆思文穿着格外靓丽,一身鹅黄色的连衣裙,在阳光下烨烨生辉,戴着编织遮阳帽,抬手挥动时裙摆微微打开,仿佛在海边盛开的小黄花。

    “翟同学!这边!”

    甚至还帮翟达拉开了车门:“我怕你找不到,来接你了~”

    “东西我帮你拎!”

    裙角愈发绽放,然后花蝴蝶似的围着翟达,一会儿左边一会儿右边。

    两人离去后,出租车司机愣了片刻:“卧槽,这年轻人”

    翟达跟着陆思文往里去,小区里密度很低,如同公园一般,当然你若是想让来自后世的灵魂觉得惊讶倒也不至于。

    陆思文拎着翟达的伴手礼,脚步雀跃:“娄主编下午就到了,正在和爸爸喝茶,晚上刘阿姨做了披萨。”

    “刘阿姨这么牛逼么”

    是中国的阿姨么?

    翟达感觉陆思文比起以前,明显更活泼了一些,大概是曾经悬在头上的压力,和与母亲的隐约对抗都解除了的危机。

    这个原本就如小鹿般活泼的姑娘,现在彻底释放了天性。

    走路都是两步两步跳着走的。

    来到一处三层别墅前,女主人钱雅蓉居然在门前迎接,翟达也第一次见到对方这副模样。

    一身小礼服,属于相对正式的待客装束,虽然年岁不小,但身段保养的不错,凹凸有致。

    “小翟来了,还提什么东西真是!这孩子”

    翟达递过去伴手礼:“做客总要带点东西”

    老规矩,六个核桃开路。

    钱雅蓉笑道:“一看就是思文想喝的,这丫头给你打电话了?”

    其实并没有,只是高情商社交,显得对这个小礼物的满意罢了,这种几乎是生意人的本能。

    经历这么多变化,她对翟达的看法早就不同了。

    哪怕没有“状元”的身份,在这个年纪能创业、能出书,也是一个值得佩服,应该和女儿多多交往的优秀年轻人。

    进了家门,光玄关就十几二十平米的样子,开放式的巨大厨房内,传说中的刘阿姨正在忙碌,但听到开门声依旧回头垂手微笑,打了个招呼。

    钱雅蓉将其带着去往了茶室,陆泽涛和娄恩正在喝茶。

    陆泽涛起身,爽朗道:“我们的作家新秀来了?”

    翟达也笑道:“来拜访一下作家老秀!”

    两人很熟悉了,尤其是天桥下那一番男人之间的交流,早已经超过了年龄限制。

    “这位是娄主编吧,你好”

    “翟老师你好,终于见面了。”

    对比老帅哥陆泽涛,娄恩的面相就普通多了,五十来岁,壮年早秃,已经有了地中海的趋势,不过打理的比较体面。

    地中海归地中海,人家南水北调,左边梳到右边去,倒也遮住了,只要不坐在强光下就不太明显。

    没有什么男士空间的概念,陆思文、钱雅蓉也顺势坐下,陆泽涛作为主人开始沏茶,小小的汝窑茶杯斟满了这两年被炒到天价的普洱。

    这玩意儿妖的很,以前没人喝,突然变成了收藏品和投资品。

    市场的每一阵风都不是白刮的,总有人的钱包被刮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里。

    开场肯定先是对高考状元的恭祝,光这个话题就聊了十几分钟,倒也愉快。

    对于翟达打算报考哈工大,众人略有意外但也理解,到了这个分数,选择比被选择重要,资源比名气重要。

    清北确实强,但能拿出多少倾注在一个学生身上呢,进去了不还是图书馆、大食堂、上课点名期末考试?

    反倒是哈工大给出的“一生一策”,听上去更有诱惑力一些。

    陆思文乖巧的坐在陆泽涛身边,爸爸聊的投入忘了的时候,会很自然给所有人添茶,复杂的功夫茶具在她手里相当熟练,每一样工具都使用的恰到好处,甚至优雅。

    可能是场合特殊,她自动进入了和父母出去社交时的状态,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

    也许可以称之为大家闺秀。

    聊至一半,茶桌旁放着一整箱《漫漫吕途》,应该是娄恩带来的,翟达拾起一本道:“感谢陆叔叔支持,我听娄主编说您订购了300本?”

    陆泽涛眉飞色舞道:“我打算送给身边的一些朋友,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好的作品。”

    说着起身从身后的书柜里,又拿出来了足足三本书:“到时候和我的作品一起送人,对了,小翟还没看过我的书呢,这次来刚好给你几本。”

    翟达接过后看了看。

    《牛、寡妇、拖拉机》

    《如果没有夏天,秋天会不会没有昨天》

    《无法描述的小说》

    每一个都意义不明

    这都啥?

    恭维的话都跑到嘴边了,看一眼决定还是回肚子里烂掉。

    还是娄恩老练,很自然道:“陆总的著作我记忆犹新啊,至今床头还放着一本。”

    这是实话,垫在床头柜下面,不也是床头么。

    翟达好奇指着《无法描述的小说》:“这个是悬疑小说么?”

    “不,是一本关于黄昏恋的言情故事。”

    “《牛、寡妇、拖拉机》一定是年代题材吧?比如‘上S下X’时期的故事?”

    “不,那是我的第一本诗集,收录了三十二首现代诗。”

    翟达:

    陆思文感觉自己脸皮比茶具都烫爸爸的书,那是亲女儿都读不下去的程度。

    翟达好歹还是郑重收起来,毕竟没看过不是?

    实在太烂,他可以用来让乌托邦里的顽劣学生大声朗读作为惩罚。

    钱雅蓉看了看时间,招呼众人去餐厅吃饭,众人依次落座。

    陆家是长桌,陆泽涛坐中间,妻女在右侧,左侧则是娄恩和翟达,长幼有序。

    开餐前夕,钱雅蓉抽空道:“小翟,我听思文说你在创业做教婄,有专门辅导志愿报考的业务?”

    “对的。”

    “阿姨实话实说,思文改在国内上大学后,一切都被打乱了,填志愿越研究越复杂,这次你来,想要和你咨询一下。”

    翟达回忆起陆思文的分数,其实一出分陆思文就汇报了,但他那时被堵门,连句恭喜也没说。

    “我没记错的话,412分比估分还高两分对么?”

    钱雅蓉点点头,颇为欣慰的摸了摸陆思文的脑袋:“是的,这孩子也算争气,最后一个月,分数提了二十多分。”

    陆思文主动举手道:“是翟同学帮我,他教了我大学的学习方法,还将自己的作文押题告诉了我。”

    钱雅蓉惊讶道:“还有这回事儿?那你得好好感谢翟同学。”

    陆思文想了想觉得确实,之前没顾上,只说自己的笔以后送给翟达了,现在想想显然不够。

    应该还有更多表示!

    而翟达则已经在思考陆思文志愿的事情了。

    他本身最近脑子里就装的全是志愿相关知识,而且还结合了前世对这个暑假的记忆,很快就锁定了一条有利信息。

    “思文的话兴趣肯定是文学方向。”

    钱雅蓉:“对的,但我们讨论过,兴趣和专业不必完全相通,比如英文系也能接受,思文的英语也很好。”

    翟达想了想道:

    “这个分数虽然不保险,但也许可以有机会进入京大中文系。”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惊讶的望了过来,就连老神在在的陆泽涛都瞪大了眼睛。

    急切道:“小翟,此话当真?”

    翟达摸了摸下巴:“京大今年的分数线,预计在415左右,但这个是平均值而不是绝对值,也意味着有高有低,影响录取分数的因素很多,比如不同专业、不同批次。”

    给对规则没那么透彻的一家人解释了一大堆,这东西要想说明白本身就很复杂。

    但没人不耐烦,即便菜已经都端上来了也没人打断。

    京大中文系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也是作家的摇篮,含金量极高,这点陆泽涛、娄恩这样的业内人士最清楚不过。

    举个例子:周树人就在北大中文系教书。

    当然国内大学教育“重理轻文”,所以即便京大中文系享誉百年,其分数线也远比不得重点理科专业,甚至可以说略低。

    “思文的必修等级都是A对吧?”

    钱雅蓉赶紧回答道:“对,选修历史是A+。”

    翟达摸了摸下巴:

    “我觉得412这个分数,第一批次不是很保险,但今年08新规招生会比较混乱,选修A+的情况下,第二批次的概率很大。”

    钱雅蓉立刻追问道:“有多大?”

    “很难量化大概70%”

    这已经相当高了,虽然还不清楚是否准确,但依旧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陆泽涛立马关心道:“怎么补全剩下的30%。”

    翟达诚恳道:“不存在补全30%,又不像国外能有推荐信,只能说尽可能收集信息,得到更准确的判断,然后规划好退路。”

    陆泽涛脸上的笑容很难压制下去

    作家老子,女儿是京大中文系这叫什么?这叫天赋遗传!

    这牛他能吹到七十岁。

    他之前还担心,翟达会因为自己在哈工大,推荐陆思文去东三省的大学呢,现在看来,显然是小瞧了人家状元郎。

    给出的建议,完全是为了陆思文好。

    只是这样的话翟达和思文就离得很远了不知道这样的交往能维系多久。

    罢了,年轻人的事情,交给年轻人去吧。

    日子还长,大学毕业再谈“人生起点”都来得及,若是继续深造,更是不知多少年。

    餐桌上,陆思文似乎对距离没有太大概念,询问道:“京北和哈市距离远么?”

    陆泽涛道:“一千公里是有的。”

    陆思文惊讶道:“这么远那坐飞机得多久?”

    娄恩道:“这我坐过,一个半小时吧。”

    陆思文拍拍小胸脯:“那还好之前在沪上坐地铁,也有超过一个小时的,飞机才一个半小时,不算远。”

    转而看向钱雅蓉:“妈妈,我以后能每个周末去哈城玩么?”

    钱雅蓉声音都拔高了几度:“每个??”

    “对呀?”

    你搁这刷航空积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