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斩了赵俨,让人把带着人头的那截尸首带回去时,新蔡城内的战斗,基本上也已经结束了。
那些有组织的抵抗,早就被张飞以雷霆手段击灭打散,原本就只剩一些零星作乱的散兵游勇。
而随着赵俨的尸首被送回,张飞立刻让人挂在县城中心的十字街口,同时广为宣扬。不到两个时辰,最后那些零星的散兵游勇,也纷纷绝望放下武器投降了。
张飞控制了城内局面后,立刻展示了他粗中有细、恩威并施的一面。
对于刚才归降最早的一批军官、县吏,他温言劝慰,表示既往不咎。
对于顽抗到最后的,他也不会滥施恩泽,该捆起来就捆起来,该投入苦役营就投入苦役营。
分门别类处理完之后,他把所有降军和俘虏集中起来,宣布了刘备阵营的相关政策,还强调了赵俨的罪行——此人不但负隅顽抗,而且还杀害使者,所以确实罪不容诛。其余人只要是被蒙蔽和裹挟的,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轻。
被迫降的那几个曹军军司马,也都面面相觑,他们也知道赵俨确实杀了使者,这点没得洗,只能垂头丧气接受现实。
他们当中有些人,一开始也不理解赵俨生前为什么要这么干。
但也有极个别曾是赵俨心腹的属吏,对其中内幕倒也略知一二:
赵府君那么做,一方面是想向朝廷表忠心,也算是一种富贵险中求。
另一方面,也是当初观察到张飞暴躁、进兵急于求成,而短时间内张飞又没来得及打造重型攻城武器。所以赵府君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故意激怒张飞,诱导张飞不冷静之下、不顾实际情况速攻新蔡,然后撞得头破血流。
赵俨的这番算计,原本也不算错。因为张飞如果没有靠淮、汝水路大量从后方运来打造攻城武器的现成木材、零件,真要靠新蔡附近就地伐木的话,那速攻确实会导致张飞在坚城之下白白送人头。
但问题就出在,张飞的后勤保障远超了赵俨的预期,而张飞又有徐庶帮他参赞军机、隐藏实力,并不提前暴露其真正拥有的攻城武器规模。
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导致赵俨误判,其激将行为也适得其反,被张飞徐庶将计就计,顺势破了新蔡。
只能说,赵俨当初还不如别玩这点心眼子,就老老实实打,说不定结果还能好一点。
但还是那句话,过去的都过去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容假设。
刘备阵营此前在襄阳、南阳战场,屡屡围三缺一,以动摇敌军坚守决心、只求拓地不求围歼为目标。
这样的仗打多了之后,最近荆、豫前线的曹军将领,也确实被养出了一种臭毛病。那就是看到城池就想坚守拖延一阵子、哪怕根本没有决战或待援的底气,也是能拖就拖。
张飞这一次,也算是雷厉风行,反其道而行之,抽了曹军一个冷不防。也让曹军认识到,他和关羽的作战风格还是不一样的,他张飞是会不惜代价斩尽杀绝以立威的。
……
新蔡之战的立威效果非常好,尤其是阵斩了汝南太守赵俨。
加上张飞赏罚分明、宽恕先降、严惩死硬。恩威并施之下,此后数日,他率军继续沿着汝水逆流而上,沿途各县都被震慑,抵抗的力度也远比一开始设想的要弱一些。
朗陵县虽然是赵俨年轻时曾经当过县令的地方,当地属吏对曹操阵营的忠诚度也不错。
但是看到张飞的军队带来了赵俨的首级,并且耀武扬威宣扬了相关政策后,朗陵县最终选择了直接开门,不战而降。
大军再到安城,这地方是曹占汝南郡的新郡治,也是赵俨原本驻扎的地方。
作为郡治,安城还是抵抗了一下的,守军将领也奋力跟张飞鏖战数日。
然而因为赵俨之死,对防守方的气势、军心打击实在太大。
加上张飞进展迅猛,对周边小县劝降很顺利,徐庶又教张飞攻心攻城并用,各种真假消息满天飞,很快就让安城军民愈发人心惶惶。
最终安城也仅仅只坚持了不到十天,便陷于张飞之手——而此时也才刚刚五月初呢。
对这个时间没什么概念的,可以和西边南阳郡战场的进度横向对比一下:这个时间节点,大致也就相当于关羽刚刚派出黄忠、攻破穰城。
安城被破后,张飞一路逆汝水而上,继续北进,又取小县慎阳、阳安,终于逼近了汝南郡与颍川郡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上蔡县。
而曹军的反应其实也不慢,之前新蔡失守时,急报就飞速送到了许都。
曹操闻讯自然是颇为震惊,也立刻着手调集军队紧急南下增援。
只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而安城失守又太快,所以援军才没赶上救下安城。但张飞后续再有其他得寸进尺的举动,曹军援军肯定是能赶上的。
……
新蔡失守的消息,是四月二十八这天传到的许都。
这天并不是五日一朝的大朝会之日,所以军情急报,是直接送到尚书令荀彧府上,经过一道筛选,然后再立刻移交到曹操的相府。
听说汝南前线的一个重要门户丢了,张飞突然大军入境,拔除了淮河以北、汝水沿岸的第一座重镇,曹操整个人都凝重了起来。
他立刻反问前来汇报的荀彧,以及他身边在场的几个幕僚如司马朗、司马懿等,让他们赶紧举荐可以为将阻挡张飞的人选。
“关羽在南阳猛攻宛城,张飞由沿汝水入寇,当今之计,怕是非得落实此前议定的迁都之事了。文若,朝中公卿清贵的家眷迁移工作筹备得如何了?那些闲散清贵朝臣的族人,何时能全部迁到雒阳?
另外,必须再选一员大将,阻挡住张飞的攻势,为朝廷落实迁都争取时间。唉,元让、儁乂在河北,子廉、文谦在梁、鲁,子孝、公明在南阳与关羽相抗,朝廷竟至于无将可用了么?!”
曹操简明扼要几句话,就点明了眼下的困局。他盘点着自己手下的可用之将,内心忽然生出一股悲凉。
毕竟自从夏侯渊死后,曹家嫡系的可以督军一方的统帅,就越来越捉襟见肘了。
跟曹操同辈的曹夏侯本家都督,只剩了夏侯惇、曹仁、曹洪,这三人如今各要独当一面,再冒出新的敌军突破方向时,曹操就只能用外姓将领督军,或是启用曹家更年轻一辈的人才。
其实,哪怕是曹家年轻一辈的,也确实已经有人开始帮着挑大梁的了。比如眼下驻守长安的,就是曹操的侄儿曹休。
曹休就是在夏侯渊死后,接过的关中防务,后来去年年初曹军试图在关中假装佯攻汉中、牵制刘备军兵力,那几场战役,也都是曹休指挥和负责的。
无奈曹休还年轻,最终什么都没干成,还损失了些兵马,折了夏侯渊留给他的年轻部将郭淮。
要不是秦岭天险,注定了防守一方能占到极大的便宜,曹刘双方未来几乎不可能在西线发动攻势,曹操还真不放心让曹休这个年纪就独当一面。
而此时此刻,面对曹操提出的问题,荀彧和司马兄弟也能感受到丞相内心的无助。
他们都太熟悉曹操了,知道正常情况下,曹操提到关羽时,都会喊“云长”,而刚才曹操却直接说“关羽、张飞入寇”,可见他已经是焦躁到了极点。
荀彧仔细盘算了一下,就觉得这个问题很棘手。出于公心,他很想举荐一些有真材实料的外姓将领去督军阻挡张飞。
但他也知道,这种敏感的关头,以丞相的多疑,肯定会愈发不放心外姓人。而这种顾虑,是不能点破的。
相比之下,一旁的司马朗和司马懿兄弟,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司马懿一咬牙,又为曹操分忧道:“丞相!属下以为,值此多事之际,只有足够亲近的大将,方能担此重任。夏侯将军等老将,虽然都坐镇在外,牧守一方,但还有曹真将军近在畿内,何不让他挂帅,再辅之以名将?”
曹操听司马懿举荐曹真,也是着实愣了一下:“唔……仲达是说子丹么?子丹倒也是我曹家麒麟儿,不过终究不曾独当一面……
让他出战,必须要有名将老将辅佐,仓促之间,又去何处寻找副将?难道要从鲁阳前线,火速把公明调回来?”
曹操还在沉吟,一旁的荀彧却觉得此事不妥,怕是要误大事,连忙劝谏:“丞相不可啊!曹真位不过偏将军,年轻威望不足,如何能让名宿老将心服?
而张飞直扑颍川而来,一旦应对不当,便会震动许都。丞相忘了去年年初、以曹休为将、佯攻沓中之败了么?”
荀彧说话还是比较耿直的,为了提醒曹操年轻人不能乱委以重任、过度揠苗助长,直接就举了去年重用曹休然后兵败的例子。
当然荀彧这么说,也不是愣头青得罪人,他也是没办法,知道兹事体大,必须说点重话丞相才会醒悟。如果用人不当出点岔子,许都都要震动。
但曹操听了这话,果然颇为恼怒。
荀彧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了,自己刚刚有点意动,想要听从司马懿的劝谏重用曹真抵挡张飞,荀彧就拿曹休的例子来打脸,这不是摆明了说曹家人的下一代无人可用么?
眼下这节骨眼,忠于曹氏难道不比将才更重要?
不过曹操的这种想法,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好直接说出来,那样岂不是显得他不信任外姓将领?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拿出来说的,双方应该约定俗成、心知肚明。
所以曹操虽恼怒荀彧拆台,面子上却只能阴晴不定,一时不好发作。
一旁的司马懿见状,却觉得抓住了机会,连忙劝谏:“荀令君所言,也不无道理,要重用曹真将军的话,必须有成名老将为副,方能稳住局面。
属下愚者千虑,忽有一点心得,愿请丞相与令君指教——江东孙权来降时,曾带着副将程普一并来投。程普当年在江东,也算名宿老将,从孙坚时便跟随南征北战,天下多有知其勇略治军之能。
只因孙权原为外镇方伯子弟来投,所以丞相一直让其住在许都,不曾重用。程普也被一并安置。如今丞相急需调遣名将抵挡张飞,何不以曹真将军为主、孙权为副,以程普为先锋。
程普对朝廷的忠诚,虽不能尽知,但其故主孙权受丞相礼遇,又一并同行,程普必然为丞相竭力死战。”
曹操原本还在痛苦无人可用,听了司马懿这个建议,他也忍不住眼前一亮。
当初孙策伤重而亡、孙权狼狈逃窜时,孙家几大故旧老将,下场都颇为令人唏嘘。
黄盖重伤被俘,加上年老落下伤残,后来也淡出了世人视野。周瑜为了掩护孙权逃跑,不得不向当时来截击其船队的步骘、陆议投降。
只有韩当、程普成功跟着孙权,逃到了青州袁谭的地界,后来想穿过袁谭防区去投曹。但最后关头又遇变故,导致韩当被拿下,最后也被软化投了袁谭、最后归顺刘备。
孙坚留下的旧部,就只有一个程普,顺利跟着孙权来到曹操的地盘,孙权受封之后,程普也得了地位还算不错的官职,只是一直没有什么实权。当初曹操手下不缺可信任的老将,也不会冒险重用程普。
但现在,情况如此危急,曹操的心态也变了。
在曹操看来,程普之才,肯定是不如他自己用惯了的乐进、徐晃、张郃的。但问题是这些人如今都不在眼前,他要抢时间立刻从许都派个人南下,那程普的实力,就明显超过曹营第二梯队的将领们了。
原本程普最大的问题,是忠诚度和可靠度。不过司马懿建议让曹真挟制孙权、再去驱使程普,似乎一切就靠谱起来了。
而且孙权这年轻人,虽然闲散了数年,但曹操对他还是很满意的。
前几年曹操要废除三公、罗织罪名搬掉司徒赵温时,司马懿就帮他设计,让赵温以司徒的权限举孙权为茂才,然后曹操再装清高推辞、说赵温是“迎合曹操”,把赵温干掉。
而原本历史上,曹操干掉赵温,用的借口是“赵温举曹丕为茂才”,这一世,是因为这一事件提前了,曹丕当时还未成年,年纪不够无法做进这个局里。所以曹操没法用亲儿子来做局,只能用一个准女婿。
但不管怎么说,孙权能进入曹操的视野参加那个局,可见曹操是真心欣赏这个年轻人,想让他当女婿。
如今一晃又是数年,孙权也确确实实成了曹操的女婿。司马懿再提到让孙权跟着曹真为副将,曹操就彻底心动了。
一个是他侄儿,一个是他女婿,这有什么不放心的?有孙权在,程普也肯定用心卖力,这事儿不就妥了么!
“既如此,这事儿倒是不必再议了,还是仲达之谋深合孤意。就让子丹挂帅,仲谋副之,程普为先锋。率军南下抵挡张飞!”
荀彧闻言,嘴皮子动了动,但这次却没有勇气再坚决劝阻了。
而一旁的司马懿,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得意。
当初他就是靠参与扳倒司徒赵温的案子,入了丞相法眼,从此快速赢得信任和升迁。那次案子,还让孙权不经意承了他的人情。
而这一次,他又顺利卖了曹真和孙权一个人情。将来丞相的女婿孙权要是还能有所进步,肯定也不会忘了自己的好处。
司马懿在许都朝中的人脉,又深厚了不少。
——
曹操定下了曹真为帅、孙权副之、程普为先锋的方略后,数万曹军援军很快一路南下,赶来了上蔡县战场,与张飞进入了对峙。
一路上,曹真也跟孙权、程普商议了一下,觉得张飞兵锋正锐,不可与之正面争锋,当以持重挫敌锐气为主。
所以,他们决定分兵一部分,紧急进驻上蔡县城,另一部分作为预备队,在后方的郾城驻扎,为上蔡守军提供后勤支撑点。
还有一部分曹军则夹汝水扎营,高垒深沟,与上蔡守军形成掎角之势,互相援护。
这样也能彻底掐断汝水航道,避免张飞仗着船队之利继续偷越绕后。
具体分配任务时,曹真就选择了亲自率军驻扎在后方的郾城,护住友军后路。而让孙权进入上蔡县,让程普在上蔡对岸扎营。
如此既可以利用程普水战名将的才干,让他主管拦截汝水。又可以用孙权作为人质逼着程普用心,防止他情况不对时就撂挑子——他的故主孙权就在守卫上蔡城呢,程普要是跑了,就是卖主求荣,天下人都会鄙视他的。
曹军如此一番操作,等张飞赶到时,见曹军援军众多,自己没有明显的兵力优势,这才放缓脚步,并打听了一下敌将情况,跟随军参军徐庶商议了一下。
“没想到曹操情急之下,还能派出程普为将,并且以孙权为质挟制于他。程普素擅水战,截断汝水应该是能做到的。如今敌我兵力相若,下一步该当如何处置?”
徐庶听了张飞的建议,觉得倒也不用太急,就宽慰道:“将军能抵达上蔡,距离许都,间隔不过五县之地,只要在此站稳脚跟,就足以让曹贼震动,日久其内部必然生变。
既然我们这一路,兵力不足以彻底突破曹军主力,不如暂且高垒深沟,与曹军对峙。为关将军那一路创造机会。”
张飞想了想,也同意了徐庶的意见,随后就下令部曲就地转入防御,挖掘防御工事和曹军对峙。
汝南郡战场上,双方的战线移动至此才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但张飞逼近许都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正在慢慢发酵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