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如果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人通过,那么这里必然是一片狼藉,
如果是军队经过,那就不是鸡飞狗跳了,简直就是鸡犬不宁。
赤水军从凉州至长安,这么长一条线,指望自身携带的辎重以及驿站补给,很明显是不够的,那么他们怎么补充呢?
呵呵,抢,军队一旦涉及到抢这个字,必然联系到杀,因此烧杀抢掠四个字总是在一起使用的。
因为军法有明文,不得侵害百姓,肆虐村庄,抢老百姓的东西,这都属于罪名,那么如何摒弃罪名,自然就是将被抢的人灭口。
正如我不给钱,就不算嫖。
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任何时候都无法避免,大军非正常调动,祸害就是这么大。
盖嘉运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前锋骑军三千人,由堂弟张掖太守盖庭伦统领,已经离他的中军很远很远了。
盖庭伦这一路行军,至少已经杀了数百人,全都是无辜的,没办法,为了掩盖大军行踪。
三月十八,三千精锐铁骑,已经顺利抵达扶风郡的武功县郊外,距离长安已经没多远了。
“禀太守,南边发现陇右游骑,没有逮住,让他给跑了,”一名骑士从远处奔驰而来,朝盖庭伦汇报道。
盖庭伦点了点头:“再探!”
长子盖明翊在一旁道:“我们的行踪,长安已经知道了,不能再往前了。”
盖庭伦沉声道:“在这里竟然会有陇右斥候,可见盖帅猜的没错,皇甫这一次恐怕真的是来干大事的,那我们勤王护驾的旗号,便错不了,离开官道,往南走。”
他派出的探子已经打探清楚,前方的鄠县外围,有卫府驻扎,他的斥候既然发现了人家,人家自然也发现了他,而盖庭伦以为这些府兵是在等着他。
不对呀,那皇甫怎么过去的?还是已经完蛋了?
正当他打算带着兵马往南绕道的时候,远处突然出现几名骑士,手中挥舞着的小旗竟然打出了河西的旗语,旗语的意思是有军情禀报。
卫府的兵,跟我禀报什么?
等到那几名骑士距离近了,盖庭伦突然觉得有点眼熟:
“是二郎的人?让他们过来。”
领头的一名骑士被放了进来,带至盖庭伦身前,行军礼道:
“陇右军已经往南绕道,盖将军请太守衔尾追之,伺机而动。”
盖庭伦双目一眯,继续追问之下才知道,皇甫骗了朝廷,没有经过鄠县,直奔南边驰道去了,而自己的二儿子盖明书,是得隋王授意,故意将皇甫放进去了,如今左卫兵马也正在调动,打算将皇甫的后路堵死。
“速报盖帅,长安有变,让他加快行军,”盖庭伦先是吩咐一名游骑之后,便令麾下的骑军就地戴甲,陇右军就在前方,随时可能发生大战。
他可不会轻视陇右军,大家知根知底,真打起来,完全是五五开。
盖明书当下,其实已经背了个过失,什么过失呢?眼睁睁看着皇甫奔着驰道去了,虽然最大的责任肯定在皇甫身上,因为对方奏报朝廷,说是要在鄠县休整,但是皇甫压根没进鄠县。
眼下的盖明书,也已经与韦寡悔带着左卫的两府开拔,朝着皇甫突进的方向移动。
韦寡悔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猜到个大概了,隋王在纵容皇甫造反,太子和皇甫上钩了。
而驻扎在后方的薛兼训却不敢动,因为他这边早在昨天就得到线报,河西赤水军来了。
实际上,盖明书知道的更早,但是没跟薛兼训说,因为他本来就是内应嘛,赤水军两万多人行军,怎么可能不被人发现,早有各路人马将消息带回长安了。
薛兼训昨天便已经紧急派人往长安求救,不管赤水军是来干嘛的,反正他肯定是非常害怕的,盖明书这么一动,他赶忙派人过去交涉,劝对方不要动。
而盖明书给出的理由也名正言顺,我不能不动啊,皇甫都奔着圣人去了。
也就是说,当下长安以西的防线,就剩下薛兼训一个人了,而援军大概会在下晌抵达,而且不会太多。
这特么是赤水军啊,真要跟我干起来,我怎么办?
跑吧,是个死,不跑吧,还特么是个死。
薛兼训坐不住了,不停的派出游骑刺探消息,而他更是一刻不停的巡视大营,做好防御准备。
至于长安那边,已经炸锅了。
十六卫都在紧急调动,皇城武库大开,各卫兵马都在紧急集结,往武库领取军械。
这一次,李林甫不在偃月堂了,而是在中书门下召集所有官员紧急议事。
“郭子仪也来了,这个狗东西,居心不良!”大理寺老大张均在政事堂拍桌怒骂:
“反了,都特娘的反了,一个个的不请自来,他们想干什么?”
陈希烈皱眉道:“事态应该没有那么严重,郭子仪眼下已经停止行军,驻扎在长安以北八十里外,发文朝廷说是献俘,不论真假,至少目前为止,他还是守规矩的,何况来的人并不多。”
“那么河西呢?又该怎么解释?”太府寺韩朝宗怒道:
“赤水军都来了,来干什么?没说,旗号呢?也没打,盖嘉运都到了陇州了,朝廷才收到消息,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临时被召来参加会议的信安王李祎,长长叹息一声:
“隋王要避嫌了,您最好哪都别去,就在皇城呆着,等圣人回京再做定夺。”
李琩笑了笑,看向主位上的太子:
“皇甫也来了,太子是不是也该避嫌呢?”
今天这样的场合,李亨不来肯定是不行的,皇帝不在,就是太子出面主持大局,像今天这样的局面,已经足够大了,不对,是不能再大了。
李亨顿时拍几骂道:“皇甫是被召回来的,能一样吗?”
萧炅阴阳怪气道:“但是他诓骗了朝廷,没有在鄠县驻扎,现在已经奔着驰道去了,敢说不是谋逆?”
李亨冷哼道:“或许是圣人临时召见,又或许是皇甫发现盖嘉运图谋不轨,前往护驾,你们口口声声说他谋逆?别忘了,是你们召他回来的。”
萧嵩赶忙站起身,压了压手,示意大家都安静,随后道:
“非常局面,大家都要冷静,当下国泰民安,藩镇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若我们行动过激,反而会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圣人当下,应该也已经全都知道了,我们耐心一些,派人往各方接触,查探虚实才是当务之急。”
他这番话,是非常稳重成熟的。
来了三个节度使,正好又赶上圣人回銮,这个时候,一点火星都不能有。
如果人家仨本来没有别的意思,你非要去刺激他们,万一让他们误会,擦枪走火,事情可就大发了。
李隆基当下,都不敢乱来了,只能是安抚,别说他现在在外面,就是在长安,他现在都不敢刺激盖嘉运。
裴耀卿今天也在场,闻言赞同道:
“郭子仪那边我去,我会找他谈谈究竟为何而来,盖嘉运那边,你们看谁去合适?”
不少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盖擎,只见盖擎笑道:
“大家既然对盖帅不放心,大可派人前往问询,以证盖帅清白,先不说盖帅对圣人赤胆忠心,退一万步说,我在长安,他怎么可能谋逆?”
这种时候就凸显出人质的重要性了,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盖嘉运两个儿子当中,盖擎是无可争议的继承人,指望盖嘉运抛弃长子,可能性不大。
历史上安禄山抛弃安庆宗,那是因为一开始就不看重这个儿子。
“那就我去吧,”李祎道:
“我与他有旧,谈起来方便一些。”
李林甫点头道:“有二位出面,大局可定,切记言明,朝廷对他们并无芥蒂,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这种时候,朝廷是真怕了。
一个地方来人还好说,三个地方全来了,关键是以长安的地理形势,东边好防,西边不好防,这次来的偏偏就是西边和北边的。
“那么皇甫那边呢?”李琩道。
李适之站起身:“我去,无论如何,我会将他安抚好。”
若是只来皇甫一个,那么皇甫铁定完蛋,长安各路兵马外加禁军,会将皇甫彻底围剿,但是眼下就不敢乱动了,因为旁边还有两个在虎视眈眈。
政治就是这样,是敌是友,分分钟就会改变。
这时候,李亨起身道:
“传孤教令,各卫兵马立即出城,布防西北,为信安王裴公壮行。”
说着,李亨看向李适之:
“皇甫那边绝无问题,左相放心去吧,孤可担保。”
别啊,空口白话我可信不过,李适之直接看向他大哥右武卫大将军李玭,道:
“兄长派人护送我一程。”
李玭点了点头:“当然。”
谈判,也得注意安全啊,又不是派的小趴菜,三个出门的都是大佬,凭什么他们的安危有保障,我就是孤身前往?
皇甫靠得住靠不住,大家眼下心知肚明,如今最靠不住的就是他了。
中书门下当下的意思,是尽量稳住各方,促使圣人明日可以安全返京,像这种时候,是绝对不可能推延返京之日的,因为华清宫孤悬在外,无险可守,只有身处长安,才是最安全的。
接下来,众臣又争论一番后,李林甫说道:
“今夜都别睡了,明日卯时我等出城迎圣人回銮,大家今晚就歇在皇城,没有本相的命令,谁也不准离开。”
众人纷纷点头。
但是李亨却故意起身,朝着李璘等亲王招了招手之后,就这么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李林甫看在眼中,也没什么好说的,按制,当下太子是老大,也只有人家的教令,能调动十六卫,他不敢在这个时候刺激对方,毕竟李亨这个人做事,没多大分寸,万一趁着圣人不在搞他,他也兜不住啊。
这就叫可以欺负傻的,但不欺负愣的。
太子走后,中书门下依然在交头接耳,纷纷议论着,李林甫给李琩使了个眼色,将对方带至自己的紫薇房,压低声音道:
“你到底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别告诉我郭子仪和盖嘉运的动向你不清楚。”
李琩摇了摇头:“我真不知道。”
李林甫双目一眯:“王妃和韦孺人到底在哪?”
“在家里,”李琩笑道。
李林甫闭目叹息一声:“你这个借口,觉得我会信吗?连明堂都见不着面,你到底把他们藏哪了?”
李琩淡淡道:“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已经是在提醒对方了
李林甫突然睁目,凝视李琩半晌,道:
“糊涂啊,没有我帮你主持大局,是不能乱来的。”
李琩正色道:“我自然希望右相帮我主持大局,有些事情不告诉你,也是为你好,我若事败,右相依然可以全身而退,一番苦心,还望右相体谅。”
到了这个时候,李林甫基本上已经完全明白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郭子仪和盖嘉运,是来收尾的。
王妃和韦孺人,只怕已经不在长安了,李琩这是要背水一战啊。
因为太子被废,基本已成定局,那么之后,李琩也必然是兔死狗烹之局,那么唯一的破局之法,李琩不但看的明明白白,并且也已经付诸行动了。
“既然我能猜到,圣人自然也能猜到,你如何破解?”李林甫问道。
李琩笑了笑:“听天由命。”
李林甫苦笑摇头,人家这是不肯再暗示他了。
实际上,李隆基在回京之前,都是不可能动李琩的,因为还没有摆平郭子仪和盖嘉运,一旦动了,这两边立即便炸毛了。
李林甫说的没错,李隆基自然也已经清清楚楚,所以他当下对两个儿子都动了杀心,但是这份杀心,在搞定朔方与河西之前,只会是父亲的慈爱之心。
非但不会叱骂,反而需要和颜悦色。
其实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李琩的预料,世事无常就是这样,他是真没想到郭子仪和盖嘉运这么猛,当机立断,一点都不带含糊的。
本来只是一场刺杀行动,眼下已经演变成围绕长安的一场大型军事冲突,一点星星之火,便是燎原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隆基将会迫不及待的立即返京
华清宫当下戒备森严,左右羽林两万大军全都布防在外围。
像这种规模的搬家,是非常耗时的,今天早些的时候,一些日常所需的珍玩、被褥、食器、藏书、乐器等等,已经开始往长安送了。
而当李隆基得知皇甫就在附近的时候,当机立断,命令宫女宦官也即刻启程返回长安。
因为人越多,越麻烦,越混乱,除了禁军,他不需要其他多余的累赘。
天已入夜,但是骊山附近却是遍布火把,羽林军正在将搜索的范围扩大,以发现皇甫的具体行踪。
这边是山区,要发现一个人不容易,而皇甫并不在这里,所以他们自然找不到。
这时候,龙武军陈宾飞报大殿:
“禀圣人,皇甫派人来了。”
高力士一愣,立即抬手道:
“带进来。”
来人身穿陇右制式的铠甲,看形制还是一个级别不低的将领,只见来人跪地道:
“圣人在上,河西盖嘉运引兵造反,皇甫节帅正与其对峙,请圣人发兵援助。”
高力士走上前,眼睛在对方身上仔细审视片刻后,道:
“你们为什么没有去鄠县?”
那名将领道:“不是不去,是去不了,河西铁骑衔尾追击,我们被迫离开官道。”
高力士双目一眯,看向主位上的圣人,李隆基面色平静,一言不发。
韦陟朝那人道:
“圣人已经知晓,你且回去,我们会支援皇甫的。”
那名将领喏了一声,再次朝着圣人行礼之后,被龙武军给带了下去。
李隆基这才朝着韦陟点了点头,笑道:
“这锅饭好啊,这么多人端着碗来了,让黄莒带两千轻骑去,远眺防范即可,不可妄动。”
韦陟点了点头,看向左羽林的孙老奴,因为黄莒是对方的部下。
孙老奴却疑惑道:
“恐是皇甫狗贼调虎离山之计,臣以为,还是不应调动,禁军驻守圣人周边,才是上策。”
黎敬仁沉声道:“让你去你就去,一天过去了,连皇甫在哪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地盘让一个外人神出鬼没,你还有脸说?”
高力士直接叱骂道:“还愣着干什么?”
孙老奴瞥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圣人,赶忙去了。
这就叫周旋。
你说造反的是盖嘉运,那么朕就顺着你的意思来,看看你小子在哪藏着,这种时候,李隆基是不会选择刺激皇甫惟明的,还要展现出一种信任对方的态度。
虽然彼此都心知肚明,这是权谋的较量,但是面上能不翻脸,肯定还是不能翻脸的,因为无论如何,皇甫都不敢弑君,否则他的手下都不干。
那么禁军被派出去策应皇甫,就是做给那些陇右军看,意思大家是自己人,免得陇右军被皇甫蛊惑,冲击圣驾。
“盖嘉运那边有没有消息?”李隆基问道。
陈玄礼回答道:“左卫的盖明书正在与其父接触,若是他们里应外合,这次的局面确实不好应对了。”
李隆基笑了笑,看向高力士:“你觉得呢?”
刚才谈论起盖嘉运的时候,已经有人说过要提防隋王,高力士则是认为,李琩不会谋逆,但是很显然,当下的局势发展,高力士自己也不信了。
只见他叹息一声:“圣人日间若是立即召太子与隋王见驾,此局自解。”
李隆基冷哼一声,没有回答他。
怎么召?召来干什么?当做人质迫使三镇就范?那不是解题,是在作死。
在李隆基看来,一旦召唤太子隋王,三镇恐怕会有更大的动作,这是在刺激他们,而当下,不能刺激。
“高将军,您老还看不明白吗?”驸马张垍道:
“这都是隋王给皇甫下的套,目的就是陷害太子,说到底,皇甫是来献俘的,是被右相召回京师的,另外两个呢?郭子仪来的那么快,怎么可能带着俘虏?盖嘉运自不必说,板上钉钉的就是造反。”
他这个人,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因为他跟着在华清宫,也知道太子快完蛋了,而他做为太子的妹夫,自然会提醒李亨小心一点,想办法挽回圣人心意。
本来李亨还不敢确信他爹会动他,这下好了,杀爹的念头更坚定了。
崔琳皱眉道:“那我日间建议缉拿盖擎,你不是也反对吗?”
张垍手掌一拍,道:“我说崔舍人,现在能动盖擎吗?若是能动,我们也不会在这里发愁了。”
从长安赶忙的萧华沉声道:
“就算明知他们谋逆,我们也只能当做他们没有谋逆来处理,当下最需要稳住的就是赤水军,盖擎是万万不能动的,说不得到了最后,我们还需要将盖嘉运请回去。”
一般像这种情况,上头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杀了盖擎,选择翻脸,然后派军与盖嘉运硬碰硬。
但是无论是长安还是华清宫这边,都心知肚明不能这么干,一来,短时间内十六卫无法征调足够的兵马,再者,圣人在外面,这边地形复杂,空有大军无法列阵,不利的因素太多了。
李隆基当下,也只能选择暂时隐忍,华清宫无险可守,现在翻脸,他只能往洛阳方向撤退,而他更不敢在这种形势下去洛阳。
所以只能是尽快返回长安。
韦陟揖手道:“我们当下对局势的了解,还是较为清晰的,皇甫在南,盖嘉运在西,郭子仪在北,长安已经征调十六卫往西北布防,圣人明日返京,惟可足虑者,其实只有皇甫,驰道方向应加派禁军严防死守,待到圣人返回长安,自可从容应对。”
他现在基本已经明白会发生什么了,但是他绝对不敢说出来,因为韩滉的存在,他等于已经是隋王的同谋了,隋王若成,自不必说,若败,他第一时间就得解决韩滉。
这就是为什么他将韩滉留在了身边。
左羽林将军薛畅,道:“不管怎么说,光天化日之下,皇甫突破禁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圣人的安全应该是无虑的,他要真敢这么干,也只有灰飞烟灭。”
高力士顿时骂道:“你说的什么屁话,什么叫微乎其微?他要是从你眼皮子底下进来,你找个地方将自己埋了吧。”
薛畅一愣,赶忙起身揖手道:
“是臣口误,请圣人放心,他绝对进不来。”
李隆基双目一眯,看向高力士道:
“将朕的辟仗使召回来,六百里加急,令他速归。”
“是,”高力士点了点头。
接着,李隆基朝着众人笑道:
“诸卿勿惊,有朕在,他们翻不起多大浪来。”
“圣人英武!”众人同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