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扬长避短
    池彻上次都敢露营干坏事了,自己住他家不是很危险?

    林清瑶心跳有些加速。

    如果他要欺负瑶瑶怎么办呀?

    可是裴秀雅说不能这么快投降的。

    女孩纠结的靠在副驾驶座上,推了推鼻梁上的墨镜感觉有些脸热。

    池彻倒不知道傻瑶的纠结,扒拉着后座探身不时跟俞静搭话,大姐姐开着车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

    三人随便找了一个中餐厅吃饭,池彻在手机上准备先买话剧的票。

    “林清瑶你想看什么?龙华大剧院今天的演出话剧是《活着》,其他还有两个小剧院排的节目不同。”

    “就看《活着》,这个小说在韩国都很出名。”

    “真的?韩国人还看国内的文学作品?”

    林清瑶解释:“余华老师在韩国影响力非常大,我不看话剧不知道,但我想那边应该也有把《活着》改编成话剧。”

    俞静随口道:“韩国人真的很喜欢看话剧,他们有一条街全部都是专业剧院,我当初去首尔参加电影节的时候跟朋友去看过。”

    顿了顿,她忍不住补充道:“表演氛围浓厚,大概这就是很多韩国年轻演员也有不俗演技的原因吧。”

    作为影后,俞静对这一点很有发言权。

    她跟两地的青年演员都搭过戏,普遍感觉就是韩国青年演员演技更好。

    哪怕同样都是科班出身,差距依旧存在。

    这跟韩国那边浓厚的话剧氛围其实是有一定关系的。

    首尔的大学路有大大小小近两百个剧场,平均每天上演的各种舞台剧超过600场,而且场均上座率达到了60%。

    这种夸张的市场数据支撑起了韩国繁荣的话剧产业。

    韩国很多青年演员都是从小剧场走出来的,从大学社团开始他们就有了大量演出经验,日积月累转战荧幕也更从容。

    这些恰好是国内青年演员最欠缺的积累。

    并不是说话剧演得好,演戏就一定好。

    演戏要收着,舞台要放开。

    两种艺术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但表演经验的积累无疑是有效的,而且两者间存在差异的同时也有共通之处。

    别的不说,为什么正规学习表演的演员毕业大戏基本都是话剧?

    都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话剧才是演员的艺术。

    但哪怕导演再牛逼,你在镜头前演得一坨屎也没用,总归还是演员在镜头前呈现故事。

    这些是需要经验累积的,没有机会接戏的时候舞台也是一种锻炼。

    三人倒是无意于对内地青年演员的演技进行深入讨论,林清瑶朝池彻挤了挤眼睛,“韩国那边还有十九禁话剧呢,池彻你下次去韩国感兴趣可以看一看。”

    “真的?”

    池彻眼睛都亮了,“是我想的那个十九禁吗?”

    “衣服会脱掉那种。”

    发现池彻眼神奇怪,林清瑶赶紧补充道:“我没看过嗷!裴秀雅告诉我的。”

    “我不信!除非你下次带我去看。”

    “不信拉倒,我才不去呢。”

    听着两人的对话,俞静在旁边偷笑。

    有种姐姐看弟弟撩妹的奇怪感觉。

    吃过饭,他们出发去了剧院。

    话剧晚上七点开始,三人提前到场发现门口有互动活动。

    主办方给来观看话剧的观众赠送礼物,池彻扫二维码领了一个搪瓷杯子,就是《活着》背景年代里那种搪瓷盅。

    上面还写着红色标语:毛主席万岁。

    俞静和林清瑶则是扫码领了口罩,她们戴墨镜都被观众给认出来了。

    “静姐,跟我个合影吧。”

    “林清瑶我是你粉丝!”

    两人被热情的粉丝缠上合影,池彻又成了背景板,甚至还有人过分到让池彻帮忙拍照。

    池彻不干了!

    眼看有剧场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他溜到一边的活动摊位去凑热闹。

    “凭Vip票可以来领余华老师亲笔签名的书籍哦!仅限前一百名,先到先得。”

    听到还有这种好事,池彻果断排队领了一本书。

    正是话剧原著《活着》。

    领到了签名书籍,他乐滋滋的去跟两女会合。

    “还能领书啊?”

    “昂!还有作家签名,我拿回去放书房正好收藏。”

    林清瑶好奇的从池彻手里拿过书看了一眼,“会所?”

    “……这是余华!你什么眼神?”

    池彻翻了个白眼。

    林清瑶吐了吐舌头,“我当时知道是余华,可是他写得也太像会所了。”

    俞静好奇的看了一眼,“还真有点像。”

    池彻本来还不觉得,眼见静姐也这么说,他仔细打量发现还真是越看越像‘会所’俩字。

    余华老师发型像潦草小狗就算了,怎么签名也这么潦草?

    三人从二楼通道进场。

    池彻特意买的包厢票,避免静姐跟傻瑶太过惹眼。

    包厢人少而且座位相对散开,小声交流也不怕影响别人。

    在三人的闲聊中演出开始。

    虽然有演技的加成,但池彻还真对话剧不太了解,系统并没有给他相关的知识。

    他看得很专心,偶尔小声向静姐求教。

    “他们表演是不是太用力了啊?”

    “话剧是这样的,观众隔得远很难看清舞台细节,他们就需要用更加明显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所以很多地方看着会有些夸张。”

    转眼看到林清瑶眼巴巴的,池彻嘿嘿一笑,“静姐你看,林清瑶的演技还有救吗?之前她在网上被喷惨了。”

    俞静作势想了想,为难的看了林清瑶一眼,“清瑶还是先走偶像路线吧!扬长避短。”

    “哈哈!”

    池彻吭哧偷笑。

    “讨厌!静姐你也笑话我。”

    ……

    看完话剧回到小区已经十点多了,俞静将车停在了小区侧面的路边线内。

    这里不是主干道,每晚都停满了小车,一些猫猫们就喜欢呆在车下。

    下车后林清瑶直奔后备箱取行李,池彻赶紧去帮忙。

    静姐一个箱子,傻瑶一个箱子,池彻都抢过来拖着走。

    “这是要去竹居屋带的行李吗?怎么这么重?”

    “这次离家久一点啊,当然要多带点东西。”

    这会小区里也没人闲逛,两女即使没有戴墨镜和口罩,大晚上的跟在池彻身边倒也不怎么显眼。

    到了家,池彻打开门。

    林清瑶在门外好奇的打量一眼。

    冷清!

    这是她的第一感觉。

    黑白灰色调的装修简洁冷峻,并没有多余的家具又显得客厅略有些空。

    池彻第一个进门蹬掉鞋子,趿拉着人字拖随手将两人的箱子放在地上,然后懒懒的扑倒在沙发上。

    “林清瑶你随便逛哦,反正是自己家。”

    “……”

    女孩一下子脸热了。

    什么叫自己家呀……我还没答应他呢。

    俞静抿嘴笑。

    池彻没有招呼她呢。

    是把姐姐真的当成不用客气的家人了。

    “清瑶进来!当自己家就行。”

    俞静打开柜子随手拿了双拖鞋给林清瑶,然后又把池彻乱蹬的鞋子摆好。

    “……”

    总觉得静姐稍微也有些不对,林清瑶没有多想,飞快的蹬掉鞋子。

    她显得很不仔细,脚后跟互相蹬两下,白色丝袜包裹的脚丫抽了出来,穿进拖鞋就溜溜达达走开了。

    跟池彻刚才简直一模一样。

    俞静有些无语,伸手也将林清瑶的鞋子摆好。

    这俩弟弟妹妹真是不让人省心。

    林清瑶打量着屋子,俞静换好鞋凑到池彻身边,伸手去撩他的衣服,“给姐姐看看,背上伤怎么样了?”

    “不用看,已经好了。”

    “别动。”

    池彻趴着不动了,任由大姐姐掀开他的衣服。

    淤青依旧还存在,但是相比于两周签青紫一大片的恐怖样子淡了很多,只有一些浅浅的印迹了。

    俞静放下心,看了一眼在阳台探头往下看的林清瑶。

    “清瑶要不要参观房间,姐姐带你去看。”

    “好。”

    静姐随手拿过池彻丢在桌子上的《活着》,带傻瑶去参观房间。

    看着俞静自然的带林清瑶进了书房,池彻蓦然有种奇怪的感觉。

    自己真的不是一个人了。

    很奇怪。

    静姐那自然不拘的样子,让池彻觉得这个家里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

    她就是姐姐呀!

    俞静带着林清瑶进了书房,顺手将《活着》塞到了书架显眼的位置,“这里都是池彻自己收集的书哦。”

    “这些书他都看吗?”

    林清瑶有些吃惊,书架上的书可不算少。

    “嗯,他说六年前这间屋子还不是书房,是被他亲自动手改建的,每一本书都是他放到书架上的哦。”

    俞静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语气有一丝丝微不可察的自豪。

    其实池彻已经有一阵没有静下心来看过书了,最近每天进书房就是打开电脑码字挣钱。

    但在大姐姐眼里,那书桌座椅拉开的痕迹就是自家弟弟阅读的证明。

    嗯~~~其实也就是写小说跟看小说的区别。

    “真厉害呀!”

    林清瑶这个学渣语气带上了感慨。

    她过去三年加起来都没看完一本书,但依旧不妨碍她对知识分子的崇拜。

    缺什么才向往什么。

    傻瑶就是很尊敬有知识的人。

    以后要是跟池彻生宝宝,智商也能被拉高吧?

    脑子里蓦然闪过这样的念头,林清瑶脸有些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