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偃武修文
    齐宫幽静,气氛颇有些压抑。

    “两郡?”

    田假闻言一个激灵,慌忙摇头道:“你说的是什么话?我齐国只有四郡之地,哪有一口气将两个郡献出去的道理,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田间劝道:“大王,你要知道韩、魏乃是弱国,尚且各献出一郡,将半数国土献给皇帝为贺礼,今我齐国四郡,按理当出两郡才是,否则岂不如韩、魏之忠心乎?”

    “哪有你这种道理,我齐国的领土难道是白来的吗?韩、魏献了一郡,孤最多也献一郡便是,怎么会有跟着他们献一半疆土的说法。田间啊田间,我看你对献土给唐国如此积极,你到底是我齐国的将军,还是他唐国的人啊?”

    田假吹胡子瞪眼,颇有些不满的盯着田间。

    田间脸色微变,忙道:“臣自是大王之将,对大王忠心耿耿。臣之所以劝大王献两郡之土,其实是为大王思虑,为齐国考虑啊。”

    “臣以为大王与韩、魏二王不同,昔日吾等被田荣贼子所逐,避居河北,全靠着唐国大军相助才能打回齐国,消灭田荣等逆贼。此皆赖唐军之力,唐人为此死伤不少,甚于他处。大王若不多做表示,皇帝心中岂能满意?”

    “今唐国占据天下大半,唐王为天子,吾齐国为唐之臣仆,若在此事上引得皇帝不满,怀怨于心,日后加兵前来,大王如何抵御?不若趁着此事多献疆土,讨得皇帝欢心,看似损失两郡之土,实则能保我齐国安宁,能让大王安心在这临淄称王啊。”

    田假神色阴晴不定。

    田间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他和韩、魏两王不同,那两国是有自己的基本盘,而他田假不过是一个逃难的国君,手下也就零散几人追随,全靠着唐国帮助才能打回临淄做王,从无到有,吴广对他的恩德要比韩、魏两国大得多。

    如果他在献土之事上不表现的比韩、魏更忠诚一些,那定会引得皇帝不悦,以后会给齐国带来风险。

    且这割地献土,在战国时候属于常态,并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情。

    只是两郡之地,委实有些多了。

    特别是济北郡紧邻河北,关系到齐国的大河防线,不可轻失。

    当年五国伐齐,燕军就是从济北方向打过来的,田假是齐襄王的儿子,幼时常听齐襄王说起此事,不免有所顾虑。

    他犹豫半晌,最后做下了决定。

    “孤当献琅琊一郡为皇帝贺,至于济北方向,割历城、博阳以东诸城予唐国,以作感谢!”

    一个琅琊郡,再加上半个济北郡。

    比韩、魏给出的诚意要足,同时又保留了北边的河、济防线,以及东边的历城、泰山防线,算是给齐国留了一层保险。

    同时田假还有其他想法。

    “今我齐国已安定,但韩信等人尚在我齐国驻军,多有不便,孤当派遣使者向皇帝恭贺献土时,请其收兵归国。”

    田假是靠着唐军才能打回齐国当上齐王,和唐军属于是极为亲密的盟友。

    但随着他坐稳王位后,曾经帮助他夺位的唐军就显得有些碍眼了。

    数万唐军驻于齐地,不仅要齐国为他们提供粮秣物资,还形成了一种武力威慑,让田假有种如芒在背之感。

    甚至面对韩信、郦食其等人时,他还得卑躬屈膝,小心讨好,毫无做王的感觉。

    到底韩信是齐王?

    还是我田假是齐王?

    田假心中不满,正好趁此机会赶走这支驻军。

    既然决定了献土为贺,田假就不敢耽搁,当日便写好国书,让使者带着所献城池的舆图快马加鞭,赶赴河北。

    ……

    吴广这时正在邯郸解散部队。

    这也是每一次乱世结束后,胜利者必做的一件事。

    千年前武王伐纣,得胜归来,便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秦始皇统一天下,也曾收兵罢战,示天下以和平。

    汉高祖灭项羽后,同样是兵皆罢归家。

    其中原因就是战争的损耗太大了,不仅是兵员,还有大量的粮秣物资被消耗,对国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历史上的汉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平定天下后竟然连皇帝出巡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更是只能乘坐牛车出行,可见物资消耗之严重。

    唐国平定天下的时间要更快,但这一年来的大战同样耗去了国内近半的粮草,几十万人在战场拼杀和沿途转输,对后方的耕作影响很大。

    出兵打仗不仅是消耗粮草众多,而且影响国内的生产能力,产出的粮食只会一年比一年少。

    且在唐楚开战之前,天下义军和秦军交战,打的诸夏残破,整个天下三年来几乎就没有好好发展过,现在必须得缓一缓了。

    “朕当偃武修文,还天下太平。”

    吴广在北归的路上,就已经在逐步解散从河南诸地征召的军队。

    现在回了河北,除了将羽林军留下护卫外,河北诸部也开始解散,罢兵归家。

    战争结束,可以回乡和家人团圆,没有人会不高兴,这是无数人期待已久的事情。

    兵士们对皇帝万分感谢,各自收拾行囊,带着赏赐,开始有序归家。

    随着大军解散,唐国的补给压力顿时一松。

    现在正是四月农忙之时,若是那些河北之卒家离得近,走得快一些,还可能赶上今年的春耕,为家里多出一份力。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吴广解散了他带回国都的兵卒后,还在外面征战的唐军就只剩几支了。

    江东的吕臣、庐江的岳成、长沙的李左车、鲁地的司马卬,以及齐地的韩信。

    “楚地诸郡平定后,收河北之军归来,以少量楚卒镇守彼处。”

    吴广与群臣开始商议对天下各地的处置。

    楚地的情况并不复杂,项氏、熊氏、吴芮等敌人皆被消灭,各郡被唐军扫荡了一遍,没有敢冒头反叛的敌人,属于是比较稳定的,不需要留太多兵卒看守。

    这一来需要认真考虑的就只剩下齐鲁的情况。

    就在这时,齐国的使者终于来到了河北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