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盖棺定论
    初夏的阳光温暖和煦,既不灼热,也不寒凉。

    吴广推开窗。

    淡淡清风迎面吹拂,暖暖阳光洒落在身,他劳累后昏昏沉沉的脑袋很快清醒过来。

    “陛下今日命群臣议事,却依旧在此耽搁,也不怕被人说懈怠朝政了。”

    吴广回头。

    舒姣正慵懒的躺在床榻上。

    她身上只搭了条轻薄的凤纹绣丝衾,大片的雪白肌肤露在外面,漂亮的脸上还残留着淡淡的红晕。

    他脑海中莫名冒出一句应景的话来。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吴广摇摇头。

    他对时间有管理,不会像诗中君王那样懈怠,离上朝还有些时间。

    “今日我将为陈王追尊,同时妇翁与秦死战蕲县,忠义表于世,我亦欲为其追封爵位,并让翼儿继承,你觉得如何?”

    吴广开口,说出了一个想法。

    舒姣略微惊愕,因为吴广之前的诏令只提到商议陈胜的功绩,并未谈及其他人,没想到心里还会想着她早已战死的父亲。

    她蹙眉思索后,摇头道:“父亲为陈王之将,受其赐封为贤信君,为陈王死战乃是君臣之义。若论功绩,却对陛下所立之唐国无尺寸功劳,远不如为陛下征战的诸位将军。今日陛下追尊陈王,乃理所应当,天下无人能够言语。”

    “然若在诸将之前封及妾之父,并让幼子承爵,则恐为天下笑,使陛下得不公之名。且翼儿少年顽皮,无功于国,为他封爵并非好事。还请陛下慎思之。”

    舒姣婉拒了吴广好意。

    吴广饱含深意地看了她一眼,最终笑道:“你呀,倒是不贪心。”

    “好了,朕将去上朝,皇后且好好休息。”

    “陛下慢行。”

    舒姣起身,披了一件丝衣,送皇帝走出门外。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舒姣淡淡一笑。

    贪心?

    吴广说是追封之后让她的幼弟舒翼继承爵位,而不是舒欣,这暗示肯定会为舒欣封爵,而且绝不会比这个继承的爵位低。

    长兄既是丞相,又是高爵,而她又是皇后,生下的皇子又是嫡长子,舒氏的地位在唐国已经达到了鼎盛。

    这时候再让幼弟继承一个亡父的爵位并不是什么好事,不仅不能为舒氏带来更多的荣耀,反而会让舒氏显得树大招风。

    而且舒翼还是个少年,脾性顽劣,保不准日后弄出什么事来。如果他没有爵位,闹点事出来还容易处理,而若是以高爵犯禁,那很可能连累到舒氏。

    舒姣看的明白,什么追尊,封幼弟承爵,对他们舒氏来说都是虚的。

    只要她能一直得到皇帝的垂爱,她的儿子能顺利长大,顺利成为皇帝的继承人。

    那才是真正的好处。

    吴广入唐宫大殿时,群臣已在殿中排成两列等候。

    “吾等参见陛下!”

    “陛下万年!”

    吴广坐上帝榻,一番山呼后,正式进入今日的主题。

    “朕前日下诏,命卿等议陈王之功,诸卿可有结果?”

    话音落下,就有右丞相吕青出列。

    他拱手道:“禀陛下,臣等商议,陈王之功乃是追随陛下,首倡义兵,以诛暴秦。故可谓‘义王’也。陛下可尊其荣,以五十户为陈王守冢祭祀。”

    “义王?”

    吴广挑了挑眉。

    这名头听上去一般啊。

    他扫了群臣一眼,心里就明白了大概。

    陈胜是首义之王,昔日位在吴广之上。

    可他毕竟是个失败者,如今更是一个死人,吴广则成为了天下之主,至高无上的皇帝。

    吴广是皇帝,陈胜要低一等,自然就只能是王了。

    不过这个“义”字,也能反映出陈胜的功绩。

    但吴广觉得不够。

    群臣慑于地位,不敢将陈胜的位置摆的多高。

    吴广可以。

    他略微思索后,当众道:“陈王首义,掀起天下反秦之事,其功甚大,远在诸王上。若他为王号,岂非同项氏、田氏等同列乎?此难以彰其功勋也。今去其王号,尊为帝号。”

    “尊为义帝!”

    “并封其女为承义君,续其祀,并以百户为陈王守冢。”

    吴广大手一挥,当众定下了陈胜的待遇。

    义帝!

    殿中群臣皆惊。

    这可是一个帝号啊。

    没想到皇帝如此大方。

    “皇帝仁厚,念及昔日旧情,这下陈王定能瞑目了。”

    吕青等楚国老臣泪如雨下,他们毕竟是陈胜的臣子,相互间有那么一份君臣之义在。

    吴广将陈胜的功绩抬高到诸王之上的“帝”,这是一种认可,他们心里也是很感动的。

    “陛下圣明!”

    众人接连称赞,几乎没人反对皇帝的这个决定。

    其中一个原因除了陈胜的功劳确实很大外,还因为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年幼的女儿,这也决定了“义帝”的称呼将成为绝响,无法影响唐国的政治局势。

    吴广见众人称赞附和,他长长的吐了口气。

    “阿胜,从此后你就是楚之义帝了。”

    “你会满意的吧?”

    吴广轻轻低语。

    他为陈胜彻底的盖棺定论,既是对陈胜的一个交代,也是为昔日他们在大泽乡掀起的反秦大业划上一个句号,是他们奋斗的最终结果。

    吴广是唐皇。

    陈胜则是义帝。

    而在正式下达追封陈胜为楚义帝的诏书后,吴广又命人对昔日在楚地战死的几个陈胜重臣进行了追封。

    舒勋、蔡赐、王畔、孔鲋等等,皆有封号。

    不过也只是封号罢了。

    因为舒姣的那些话,吴广没有让他们的后代承爵,而是命人去寻蔡赐、王畔等人的后裔,给与金钱和田宅赏赐。

    吴广的封赏行为,落在唐国群臣眼中,让他们颇为高兴。

    皇帝连昔日跟着陈胜打仗作战的重臣都有追封,后代有所赏赐。

    那他们这些为了唐国建立而奋斗的功臣得到的赏赐还会少吗?

    群臣摩拳擦掌,颇为兴奋。

    不过现在天下尚有几处郡县未服。

    韩信、司马卬、岳成、李左车、葛婴等大将都在外面征伐,这些大功臣没回来,正式封赏就还不到时候。

    吴广没有在封赏之事上多做停留,接下来和群臣商议安排吏员治理征服地,以及接收三川郡、东郡的事项。

    商议韩、魏所献之郡县的时候。

    吴广不由想到陈平和蒯彻之前说的话。

    算算时间,他称帝和两国献土的事情应该传到了齐地。

    齐国,也该跟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