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汉侯刘邦
    唐军主力是在下午时分抵达徐县的。

    不过在此之前,唐军先头的骑兵早就跑了好几个来回,将徐县发生兵变的消息送到吴广手中。

    跟随唐骑回来的还有刘邦麾下第一谋士,陆贾。

    “楚王熊心听信小人谗言,阴令宋义欲在军中残害上柱国。上柱国为求自保而不得已袭杀宋义。今楚弃上柱国,上柱国愿率楚军两万余归降大唐,还请大王接纳。”

    陆贾向着吴广拜下,说明了此番来意。

    吴广闻言,颇为惊喜。

    “宋义这就死了吗?这老刘行事还挺有魄力的,说干就干,不愧是历史上的太祖高皇帝。”

    吴广暗赞一声,同时又有些欣赏的看着陆贾。

    这人的口才很不错。

    几句话就点出了刘邦投唐的原因,并不是背叛原主,而是为了自保,有了这个借口在前,就能将刘邦放到受害者的位置上,不至于因背楚投唐而坏了名声。

    同时陆贾还巧妙的点出了“两万余楚军”。

    这是刘邦向吴广要价的底气。

    不是靠着他和唐王之前的关系,而是靠着这两万兵马。

    吴广会意而笑:“寡人一向认为刘公乃天下之英雄,今楚王听信谗言而不能用,寡人自当以国士待之,陆生且回去告诉刘公,他在我唐国可为侯也!至于其余将军,以及陆生,寡人都将重用!”

    陆贾闻言,大喜过望,连忙拜谢而退。

    有了提前沟通谈好条件,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畅多了。

    等到吴广率大军抵达徐县近郊时,看到的便是排列整齐的楚军大阵。

    刘邦带着曹参、周勃、樊哙、萧何、薛欧、周苛等等一众将领站在前方,等待着吴广车驾到来。

    “吾等拜见唐王!”

    见唐军近前,刘邦率众将士皆下拜而呼。

    其身后两万多楚军已经受过提点,此刻跟着高呼,声音震耳欲聋,颇有威势。

    这一幕落在唐军诸将和众谋士眼中,神色颇有些复杂。

    两万多楚军不战而降,这对唐国来说当然是一件大好事,可对诸将来说就不是很好了。

    他们的战功,没了。

    至于几位谋士里,张良神色轻松。

    刘邦是他好友,唐王是他现在归附的对象,故友降唐,对他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蒯彻脸色则有些阴沉,不时打量着旁侧的陈平。

    陈平注意到蒯彻的目光,回给他一个得意的笑容。

    不得意不行啊。

    刘邦袭杀宋义而降唐,率两万大军归唐,这可都是他陈平离间计的功劳啊。

    大功入手,再加上之前出谋划策的辛劳,日后唐国一统天下,他陈平封侯之位指日可待了。

    而不管麾下众人怀着什么样的想法,作为全场主角的吴广现在很高兴,很兴奋,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前面那个向自己下拜的老头,那可是历史鼎鼎有名的汉高祖刘邦啊!

    西楚霸王被自己派兵斩杀,汉高祖刘邦向自己俯首称臣。

    这种感觉真是爽到难以述说。

    吴广深吸口气,平复好心情后,下了战车,在毋死等亲卫保护下上前。

    “刘公,快快请起。”

    吴广笑着开口,伸手扶住刘邦,将他从地上拉起来。

    “多谢大王。”

    刘邦抬头,见到唐王脸上的笑容,莫名打了个寒颤。

    吴广正握着他的手臂,感受到刘邦抖了抖,关切问道:“刘公莫非冷乎?”

    刘邦忙摇头道:“臣不冷,只是见到大王不免有些激动。大王,臣之所以从楚投唐,除了被楚王和宋义所害外,实则心中一直记挂着大王在渑池对臣的好意,一直仰慕大王啊,今日臣能随大王游,实乃平生之乐事也。”

    吴广哈哈笑道:“刘公之心,寡人晓得。今日公既投我唐国,寡人自不会刻薄以待。将以公为我唐国太尉,封汉侯!以匹公之地位!”

    刘邦及身后众人听闻,全都脸露喜意。

    太尉!

    这可是顶级高官,乃是与丞相、御史大夫齐名的三公之一,主掌国之军事,正好匹配刘邦在东楚的上柱国之职。

    汉侯!

    在唐王解释之前,众人初听时都不知道这个“汉”指的是什么,是地名呢还是其他意思,也不知道唐王为什么会以“汉”来作为刘邦的侯爵封号。

    可这确确实实是一个侯爵的位置。

    而且唐是大国,楚是小国。

    大唐的太尉和汉侯,含金量可比东楚的武安侯上柱国高太多了,在实质上属于高升。

    “汉侯觉得如何?对寡人的封赏可满意?”

    吴广微笑着询问。

    刘邦闻言,当场再度跪伏,向着吴广重重一礼,拜谢道:“大王慷慨,如此封赏,臣满意至极!”

    吴广见状,大笑道:“好好好,汉侯满意就好,满意就好啊!”

    见吴广大笑,刘邦也跟着笑。

    他心里确实很满意。

    “唐王果真是大方,不仅任我为太尉,还封我汉侯之位,我刘邦这下半辈子是不用愁了。且我现在的年龄也大了,是该为后代考虑。今日投了唐国,给我刘氏后代们挣下了一个侯爵的位置,算是惠及子孙了啊,这把投的值!”

    刘邦心中暗喜,再度出言感谢唐王的慷慨。

    同时其身后的曹参、樊哙、周勃等人也都脸带希冀。

    唐王对刘邦如此慷慨大方,那对他们这些人想来也不会有多差吧。或许他们在唐国不可能得到宋义许诺的那些侯爵高位,但至少是到了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也有了一个更好的前程。

    加上丰沛之地已被唐国所占,他们的家人亲眷都在唐国境内,这次反楚降唐,他们是心甘情愿的。

    而吴广的目光从刘邦身上扫过,打量着其身后的众人,眼中有精芒闪过。

    除了刘邦和两万多的楚军,曹参、樊哙等人才是他此次最大的收获。

    这些可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人才啊,用起来是不用担心能力的,对于正是用人之际的唐国,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而此时刘邦领了封赏,对于吴广生出讨好的心思,想要表现一番,同时也想再度减轻他因背楚之事而受到影响,便说出了一个重要信息。

    刘邦低语道:“大王,之前楚王派其太子熊翔前往齐国,与齐人定下了攻守盟约,欲共同对抗唐国。而楚王和宋义准备在这个消息传过来前,假意与大王约盟,趁大王不备率兵前去偷袭。”

    “臣一直对此表示反对,奈何宋义不听,一意孤行,这才有了糜干之事。幸好大王未听信糜干之言,这才让宋义偷袭之计未能得逞。”

    吴广听得一怔。

    “宋义派糜干前来约盟竟然是想要偷袭我?”

    略微惊愕之后,吴广脸上对着刘邦露出一个怪异的笑容。

    “楚国与齐国结下了盟约啊?”

    “哈哈哈,汉侯可能不知,就在昨日有快马自东郡而来,我唐国将军韩信在濮阳大败齐相田荣,杀其兵卒数万,齐军主力已败!”